3.《桂花雨》教学随笔 上完“桂花雨”一课,反思了一下,有几个环节可以如下重建: 其一:摇桂花对“我”而言是件大事,可以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学生说,从我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句可以看出。老师注意到了问句后面却用了感叹号,学生也认识到这个标点是反映了“我”表面是问妈妈,实际上是要求妈妈马上就摇的急切心情。但是朗读体会却怎么也不能到位。 重建:可以让学生在“老是缠着母亲问”的后面加上合适的提示语来呢。如:老是缠着母亲急切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老是缠着母亲迫不及待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老是缠着母亲一遍又一遍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受应该会深刻一些了吧。 其二:同样,后面摇花乐中,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句的朗读,之前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如: 我就(快乐、、开心、心花怒放)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心情的提示语) 我就(欣喜若狂、笑逐颜开)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神态的提示语) 我就(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动作的提示语) 这样把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合二为一,应该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否则老师讲得再多,也无法代替学生的自我感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5d325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