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精彩人生 人生就像抛物线,每一个起承转合,都风生出五味杂陈的心思,每个点滴的岁月痕迹,汇集在一起,将会成为精彩而杰出的流年。从一名乡镇教师到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用每个精彩点滴汇就了自己杰出的数学流年。 18岁想当一名好老师 时间回到1984年,当时的华应龙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当老师,兼任学校体育和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那时候,我以教体育为主,教数学为辅。”还在读师范学校的时候,华应龙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学校里的跨栏记录是他创造的,这些资本足以让华应龙骄傲地说:“那时我体育比数学好。” 的确,谈到自己曾经当体育老师的经历,华应龙不但骄傲,而且感激。在他的随笔《篮球,我的导师》一文中,他提到了体育让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拼搏、竞争、合作、坚韧…… 华应龙说,18岁的他还非常简单,根本就不懂什么所谓的教育理想,只是骨子里有种很原始却很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对于当时被自己当作“副业”的数学课,华应龙是这么说的:“其实小学数学很简单,就只是些浅显的知识,算不上什么深奥的大科学,只要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引导他们爱学乐学,那么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把小学数学学得很好。”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兴趣,华应龙抱着一种带学生“玩”的心态,开始了他的数学教学生涯。 正因为篮球玩得很漂亮、数学课上得很有趣,慢慢地,华应龙最简单的愿望实现了,他成了一名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好老师。 29岁 想当一名特级教师 三年后,华应龙因为突出的工作表现,被提拔为学校教导主任。那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将数学教学作为自己的“主业”。 过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华应龙开始沉淀自己,静静地思考该如何在教育教学领域争取更大的进步空间。 “都做了两三年老师了,上课时不太会说话始终是我的软肋。”华应龙坦言,曾经在实习的时候,同组的一位女同学教给他一个方法,那就在上课说话“打结”的时候用说“好”字来连接,这样既不会被学生看出来,又能给自己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于是,华应龙对这个方法深信不疑,却屡试不爽。结果有一天,课堂上发生的一幕让他尴尬难堪。“当时课上有两个学生争起来了,原因居然是他们偷偷统计我上课说了多少个„好‟字,结果统计数字有了出入,一个说是42个,一个说是38个。”这件事对华应龙触动很大,他突然也想知道自己一堂课究竟说了多少个“好”字?为什么自己的课堂语言会如此不连贯?于是,他找来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课堂,课后通过听录音反思,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从那时候起,“听自己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成了华应龙一个保留至今的习惯。 除了在教学语言上改善自己,华应龙还希望在教学设计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于是,各种书籍成了华应龙最好的“老师”。由于当时在乡镇任教,买书并不是很方便,邮寄购书成了他常用的方式。华应龙回忆说,在他以前的那个办公室的窗户边,总是挂着厚厚一沓邮寄汇款单。“那些汇款单见证了我读书的日子。书柜里的第一套北京教育丛书就是邮购的。” 华应龙的努力开始得到更多的回报。在学校带课,他班上学生的成绩总是比第二名多出一大截;连续三次参加海安县里的教学比赛,没有一次铩羽;代表县里参加南通市的比赛,又是实至名归;在1996年全国数学年会上做《年、月、日》的公开课,完美的课堂演绎让众多教育专家赞不绝口…… 29岁的时候,华应龙被县教育局推荐申报特级教师。他开始有了更大的梦想:“我想做特级教师,这不只是名誉,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和动力。” 32岁想做一个好人 第一次申报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最后一个环节没有通过。当时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年龄太小”。 对于这样的结果,华应龙并没有灰心懊恼:“没被评上特级,可能是因 为我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样反而让我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去提升自己。” 事实上,在第一次的申报中,海安县共有两个人参与了特级教师的申报,一个是华应龙,另一个则是华应龙的“师傅”。“陈今晨老师是县里的教研员,在我成长的路上,他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很大的鼓励,我非常感谢他。”在申报材料的最后,华应龙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我的师傅陈今晨老师的栽培,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懂得感恩的华应龙以宽容、进取的心态面对第一次申报失利。他继续沉迷于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继续阅读大量的书刊杂志,继续脚踏实地每天撰写教学反思日记……“特级教师不能只是个名号,只有当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足够丰盈时,他才对得起„特级‟这么一个名誉。”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1998年,县里再次申报特级教师。由于名额的限制,教育局考虑到另外一位老教师年事已高,只能忍痛放弃了对华应龙的推荐。但由于华应龙教学成绩突出,南通市教育局领导特批“华应龙不占用名额申报”。得知这样的消息,华应龙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考虑到教学成绩同样优秀且年龄较大的那位老教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原因不能通过申报,于是他果断地向市教育局提出请求:“如果我的申报会影响到别人,我选择放弃。” 就这样,华应龙用一言一行兑现着“做一个好人”的承诺。他说:“只有做一个好人,才有可能做一名好老师。” 1998年的教师节,华应龙接过了“特级教师”的证书。 36岁想做有影响力的 数学特级教师 后来,华应龙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当副校长。在那里,他一如既往地好好教书,好好做人。直到他2001年在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比赛上再次碰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 事实上,华应龙跟李校长曾经有过一次交流。那是在1996年全国数学年会上,华应龙做了那节《年、月、日》的公开课,听课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名师,其中就有来自北京的李烈。明晰丰满的教学目标、轻松有趣的课堂导入、严谨充盈的内容设计、工整漂亮的板书……课堂完美得几乎折服了所有人。李烈校长在听课结束后对华应龙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希望你能到北京去。” 当时的华应龙只敢把这句话当作是李烈校长的一番鼓励之词,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此事。直到这次碰到李烈校长,于是华应龙开始思考了,“我是不是该去试一下呢?” 2001年年底,华应龙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考察,发现这里的确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这里贯穿融会了很多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觉得我应该给自己机会,去接触更广阔的舞台,去成就更多的精彩。” 2002年3月,华应龙在没有提任何要求的前提下调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他毅然放弃了在江苏已有的成绩,做好了一切从零开始的准备。 华应龙说他幸运,总是在很关键的时候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初到北京的日子,学校的李烈校长创造机会让他到学校讲课;吴正宪等数学教学名师毫无保留地与他探讨交流……慢慢的,华应龙的名气越来越大。 “我是36岁来北京的,来北京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舞台。”华应龙说他现在的心愿不再只是单纯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老师,而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有影响力的数学特级教师,这样就能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共同演绎杰出的数学流年。 是的,华应龙的数学流年在继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82415543323968011c92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