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对孙子太溺爱咋办

时间:2022-05-01 07:17: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祖辈对孙子太溺爱咋办? 要和长辈进行充分沟通

关键词:溺爱 祖辈对孙子溺爱 沟通

要: 看着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人至暮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作为长子的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想到孩子一直这样在爷爷奶奶的“保护伞”下溺爱着,越来越像个“小皇帝”,我就非常担忧,我想现在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不在少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父母小时候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很严,从不溺爱,怎么老了对孙子会如此百依百顺呢?

儿子壮壮今年8岁。孩子一出生,我年迈的父母便从乡下赶来照顾我妻子和孩子。月子里,我母亲几乎天天守在壮壮身旁,不错眼珠地盯着孩子,一会翻翻身,一会温温奶,生怕孩子冷着或热着。因为壮壮是二老见到的第一个“隔辈人”,所以二老对孩子非常喜欢、特别在意,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

随着壮壮的渐渐长大,爷爷和奶奶的溺爱倾向便一点点地显露出来。一次,奶奶抱着壮壮上街,孩子看到一位小朋友手里拽着一辆小玩具车,便哭着闹着要。奶奶走了多家商场,最终给孩子买到了玩具车——在商场下楼梯时,她一脚踏空,膝盖跌得鲜血直流。回到家后我和妻子既心疼又埋怨,我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我孙子要嘛!” 奶奶对壮壮溺爱有加,爷爷对壮壮更是百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顺从、照办,时间一长,壮壮就成了 爷爷奶奶眼中的“小皇帝”令出即行,金口玉言。壮壮长到3岁时,我和爱人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为以后上小学打下基础。可是壮壮到了幼儿园哇哇哭个不停,死活不进去。结果,孩子连去了三天也没去成,都被爷爷奶奶给抱了回来。我跟二老理论,我父亲眼一瞪:“孩子不去就不去嘛,早一天学习、晚一天学习,能差到哪去?”结果,壮壮直到4岁时才进了幼儿园。 二老不但在生活方面溺爱孩子,在教育方面也“纵容”孩子。每当我和妻子纠正孩子的错误时,二老总会挺身而出,极力“捍卫”孙子,弄得我们无所适从。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壮壮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我问他:“壮壮,作业写完了吗?”壮壮头也没抬地答道:“一会儿写!”我很生气,过去就把电脑关了。壮壮坐到沙发上就哭开了。奶奶听到哭声,急忙从厨房里跑出来,抱起孩子边哄边冲我喊:“孩子玩会就玩会嘛,你打他干吗? 走,奶奶领你去玩游戏!”说着,到里屋又把电脑打开了——壮壮乐了,我却气死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野营” ,我想这是个锻炼孩子生存能力的绝好机会,便替孩子报了名。可二老以“天太热”为由,说啥也不让壮壮参加!类似这样的生活琐事真是不胜枚举。时间一长,壮壮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我和妻子教育他时,或有悖他的“心愿”时,他就跑到爷爷奶奶面前去“告状”,寻求“避难”。二老每次都出面“调停”,却总是向着孙子说话。我一再和二老说娇惯孩子百害无一利,他们总是以“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教育也不迟”来搪塞。


看着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人至暮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作为长子的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想到孩子一直这样在爷爷奶奶的“保护伞”下溺爱着,越来越像个“小皇帝”,我就非常担忧,我想现在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不在少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父母小时候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很严,从不溺爱,怎么老了对孙子会如此百依百顺呢? 读者观点 70后妈妈汪茹:

最好不要让父母帮着带小孩

我姐姐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她说在西方,父母和孩子有很强的边界意识,孩子养到十八岁,父母只是给给建议,孩子选择什么都不会去干涉,对自己负责就行。他们不指望养儿防老,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更不会帮助孩子带孩子。我姐姐生了孩子我母亲打算越洋帮助去带,姐夫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怎么能让她离开岳父来帮助我们呢?姐夫自己的父母把孩子们一个个养大后,开始享受生活了,他们和一帮老年人租了房车去旅行,在他们看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包括养育小孩,祖辈不该包办代替。

我挺赞成洋姐夫父母的观点和活法,希望老了也能像他们那样周游世界。而像我父母这一代的中国式父母们,年轻时大多没享过什么福,现在生活终于好了,又要为下一辈操心,做子女的怎忍心把自己的责任交给他们?所以我建议他们向姐夫的父母学习,趁着现在身体还不错,走得动,去各地走走。我说,你们当年还不是谁也不靠,带大了哥哥姐姐和我三个,我带一个孩子有什么可怕的?

所以,我的孩子出生后,我请了一年半产假,全身心进入角色,坚持自己带,虽然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不但变得更细心更耐心,学会了很多育儿好方法,而且记录下了女儿每一天的成长与进步。现在,孩子已经读小学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感情非常好,儿一点不娇气,很独立,上学放学从不要我们接送,总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为此感到很骄傲。而我的小姐妹中,有些人是请保姆带的,有的是老人带的,说起孩子的很多细节,总是说跟孩子实际接触时间不够多。提到教育孩子更是家家自有一本难念的经,祖辈溺爱,孩子不听父母的;或者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像墙头草,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爱”变成“溺爱”

我更倾向于关注“溺”后面的这个“爱”。溺爱本身没有错,它甚至包含着人类本能的情感和心理渊源。任何一种爱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至于到最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那都是施爱者无法控制甚至无法预料的,这并不应该成为责难施爱者的理由。故事里爷爷奶奶对孙子那种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质朴得近乎笨拙的爱,竟让人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事实上,在真正的爱面前,我们总是很难变得理智、富于条理,而那些所谓的智慧、技巧在强烈的情感面前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倘若一定要在溺爱这个问题上寻找一个结点,我认为就是爱的表达方式。溺爱与正常的爱(溺爱相反的爱)的区别在于,正常的爱更倾向于理性、克制,以及带有长远眼光的计划性;而溺爱更倾向于情绪化、表达方式上更直接煽情,着眼于当下。不能说哪种爱的表达方式更好,只是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另一方面,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爱的表达往往对不上嘴形,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很难理解我们上一代人、上上代人是如何表达爱的。所谓的溺爱,更多是人为主观地做出一种对效果的划分,不能代表爱本身的深浅程度。那种面面俱到、煽情式的表达是溺爱,难道那种含蓄内敛、宽容一切的表达就不是溺爱了吗?以我为例,从小到大,我的家人从来没有溺爱过我,他们不会出现在下雨的放学路上,不会给我买喜欢但是昂贵的文具,不会让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他们在我个人的选择上却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和宽容,这在外人看来甚至到达一种纵容的地步。因此,对我来说,探讨爱与溺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爱里,我不再感到孤独与无助。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我来说是合适的。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在生活中细细领会“身教重于言传”这一句朴实的名言。不要认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就是这样的,已经改不了了,而孩子应该比我们好。拿沟通来说,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尊重祖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与我们的父母沟通,那么我们实在不敢奢望孩子比我们行。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时常反省我们自己的观点与做法是很有必要的。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认为自己没有错。这些体会不仅仅是与读者分享的,也是需要自己经常提醒自己的,这和自己是不是心理专家无关。面对祖孙两辈,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3701838762caaedd33d4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