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边员:祖国边境线上流动的界碑 段作领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19(000)009 【总页数】1页(P36) 【作 者】段作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托云牧场是兵团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也是三师唯一的边境一线牧场。托云牧场二连地处乌恰县境内,户籍人口不足200人,柯尔克孜族人口占90.1%。大暑时节,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托云牧场二连凉意尚浓,湛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灰绿色的山脉连绵起伏,咩咩吃草的羊群点缀其间,哨所旁山丘上用白石头镶嵌的中国地图无声地倾诉着一代代护边员的家国情怀。 “一山一水皆家园,一草一木谓中国”。这里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可却是柯尔克孜族牧民库瓦提别克·沙吾提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的地方。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一摄氏度左右,牧民一年四季都要靠烧炉子取暖。今年35岁的库瓦提别克·沙吾提是托云牧场二连的连长,也是他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库瓦提别克·沙吾提一天巡边来回要走几十公里。他说:“遇到路况差,比如下雪和大风的时候,骑摩托车巡边也得花整整一天。”累了饿了,库瓦提别克·沙吾提就和同伴们坐在石砾上休息吃囊,渴了就喝点随身带的水。 “山里没信号,遇到紧急情况的话,大家就处于‘失联’状态。”库瓦提别克·沙吾提回忆说,2007年的夏天,他和同伴去巡边,却遭遇了大雾。“那场大雾50米以内都看不到对方,更找不到羊,大家只能互相扯着嗓子喊话。”等到雾散后回家,到了家才发现200多只羊也已经自己回到了家中羊圈。 当笔者问库瓦提别克·沙吾提有没有觉得巡边太辛苦时,“看,它就是我巡边的工具。”库瓦提别克·沙吾提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身边的摩托车。“我爷爷巡边的时候全靠徒步。我爸爸巡边的时候靠骑马。记忆里冬天太冷,我爸爸那代巡边人就把牛羊的毛皮系在脚上当鞋子穿,为了御寒他们还会把棉花塞一些进去。现在我们连队整体生活条件好了,路也修通了好多条。我巡边是骑摩托车,比起祖辈和父辈可是幸福太多,谈不上辛苦。”库瓦提别克·沙吾提笑着说。 “我爷爷巡边的年代,护边员们一边放牧一边巡边,渴了喝的是河坝水,冬天结冰连河坝水都喝不上的时候,那可是就着冰块吃点馕。”库瓦提别克·沙吾提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没有电话和手机这类通讯工具,每一个爷爷迟归的夜晚,奶奶都辗转难眠,一遍遍站在家门口望着门外,祈祷爷爷平安归来。” “以前牧民的家里都只有一张床,根本谈不上电器和家具。现在我们家家户户有电视、冰箱、沙发、电脑、桌椅既好看又好用。这就是祖国富强,人民富裕的体现。”说起为何能坚持守边这么多年,库瓦提别克·沙吾提坚定地说:“就像爷爷说的‘守住这里,就是守住了国,守住了家。’爷爷把戍边的责任使命传给了爸爸,爸爸把戍边的责任使命传给了我,我不仅要履行好这个责任使命,还会把护边这个接力棒传给我的子女,一代代传下去!” 托云牧场二连党支部书记胡廷会今年27岁,2014年从部队退伍后,在兵团“双五千”人才引进计划的感召下来到托云牧场二连。 在和柯尔克孜族牧民职工共同工作生活和放牧巡边当中,胡廷会被他们的淳朴善良和坚守护边职责的精神感动,渐渐爱上了托云牧场二连。 “2018年我在兵团改革中,很荣幸地被牧民职工们推选为连队的党支部书记。每当我向护边员发起巡边口令,和大家一起骑着摩托驶向边境的时候,我就深深感受在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倍感自己这份工作的神圣。” “现在护边员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越来越好了。”胡廷会说,2016年开始,政府给在山上放牧职工建起了休息房,有电有水,还能做饭,补贴也从原来的每月数百元增加到了数千元。”这两年,托云牧场二连定期组织连队牧民职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大家参差不齐的语言水平渐渐提高。可以说现在的护边员是真的在掌握着新知识,感受着连队的新变化。 近年来,托云牧场连队的牧民职工家庭收入越来越好,孩子们也都走出大山,走进乌鲁木齐和内地各高校上学。托云哺育了牧民职工家的孩子,孩子们又通过努力和学习,把知识带到托云。知识无形间改变着牧民职工对新文化新风尚的认知,也悄悄改变着托云,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发展变化越来越大。 维稳戍边是中央赋予兵团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兵团存在价值最根本、最重要的体现。扎根边疆,甘愿奉献。兵团战士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传承守边传统,守护好祖国每一寸土地”是生活在托云牧场二连的每一位牧民职工的的誓言和使命,它带动着一代又一代柯尔克孜族牧民职工自觉投身守边护边队伍,生生不息,绵延赓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3eddb9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