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清华身份的囚徒

时间:2022-12-20 20:26: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越狱中T-Bag那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ies , living in prisons or our own creation.我们都是我们自己身份的囚犯,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监狱里。

我想大多数清华人都是这样定义自己的,同时也觉得别人是这样看待自己的:聪明,厚道,努力,有前途。这很好,以此来要求自己,不断鞭策我们自己前进。

同时还把自己定义为出类拔萃,不管在哪一方面,都要胜过他人,就像我们在高考中做的那样:我们将来一定要找一份让人艳羡的工作,拿着让人艳羡的薪水,生活在北京或者上海等大城市里,将来能干一番不错的事业。我们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份薪水很低的工作,我们没有勇气去一些落后的城市,我们没有勇气去做一份非主流的工作,即使这么做将来可能更有发展,因为我们都是我们自己身份的囚徒.我们怕别人说亏你还是清华的,原来生存的并不比我非清华的好多少,甚至还不如我这个三流院校的学生。

我们自信着,也自卑着。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其他院校的优秀,哪怕自己是清华的差等生。但当我们真正和其他院校的学生接触之后,才发现我们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甚至没有优势或不如人家。我们只好用那些虚无的东西来安慰自己,这种虚无的东西也许是我们清华出国胡锦涛和朱镕基,可是现在省部级官员中清华的势力渐渐衰微,我们以清华出过无数学术大师而自豪,但是恢复高考70多个院士中,清华只有1个。清华的确辉煌过,俱往矣。

再回忆一下我们的过去,我们能够考上清华,无非在高三时我们比别人多努了几把力而已,难道我们还真的是天才吗?我们一路走来,超越过很多人,可能小学时名次排在我们前面的那个人连大学的门儿都没进,可能我们高一时班里的第一名只进了个二流大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们能够超越别人,别人也有可能超越我们。高考时的排名只是考场上的几个小时决定的,上了四年大学之后,我们还能保持原来的排名吗?工作1020年之后呢?

清华的身份是一个荣誉,是一句座右铭时刻鞭策着我们,同时也是一个牢笼囚禁着我们。突破牢笼的毕竟是少数,至今还有很多人为水木年华退学而可惜,我想,当你水木年华还没混出名堂为他们惋惜的人肯定不是少数。我想清华绝对出不了世界首富,因为我们都是我们清华身份的囚犯,我也是。

据清华大学就业中心的数据,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多一半都最终留在了北京。 我们都挤在北京吧,我们是一群囚犯,和无数比我们优秀或者和我们一样优秀的囚犯竞争。很多人留在北京,跟一个民工没什么两样,连个北京户口都没希望拿到,但是我们宁愿做北京的草,也不做其他中西部城市的苗。很多人都说北京的机会多,北京的机会的确很多,但那是一个总数,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呢?我想绝大多数行业的机会都没有多一半在北京吧?学过概率论的可以计算一下:是在北京和100个人竞争10个机会容易呢还是去其他地方和1个人去竞争一个机会容易?

在某论坛上,我看到了有人对本文的一条这样的回复:

我在重庆,西南的一个城市,我说说我曾经听到的两句话:

一次到北京,一朋友得知我住在重庆,问我“你们下面的人过得怎么样?”

又有一次去上海,一位上海的朋友得知我来自重庆,问我“你们外面的人过得怎么样?


上海比差多远?”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算不算是一种歧视?

当我给别的同学说:我没有读研,直接去湖南工作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诧异的表情。我想他们要么想,我肯定很差劲,没有读研资格,或者在想,我是个疯子。在大多数人眼里,北京是先进的,能够留在北京就意味着过上了高等生活,哪怕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他西部城市都是落后的,似乎比非洲好不到哪去。

有一个师姐,研究生毕业后去了西安的一个小县城做村官,她妈妈不同意,她就每天给她妈妈打电话,每次聊一个多小时,聊了几个月,直到她妈妈心疼电话费了就放她走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佩服这位师姐的勇气,但有几个人也有勇气走这条路呢?良将必出于卒武,贤相必出于郡县。

我们都挤在北京吧,我们是一群囚犯,和无数比我们优秀或者和我们一样优秀的囚犯竞争。就业中心一个老师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个班级,很多学习好的都出国了,一个学习不怎么的的同学选择去了国企,他在散伙饭时对出国的那些同学说:"祝你们在国外学有所成,你们回来后,我愿意聘用你们。"五六年后,当那些出国的同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回来后,那个留在国企的同学已经做了领导,后来聘用了这些海龟,做了他们的上司。

在一个待遇相对较差的环境里,我们觉得我们的所得对不住我们清华的身份,于是我们消极怠工,但是其他院校的人就没有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人家努力拼搏,最后远远超过我们。

暑假,在上海实习时,遇到几个师兄精神都很萎靡,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萎靡。那里待遇比较差,“本科生毕业1500所里请的保安还1800一个月,FUCK(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说完,把工作证扔在桌子上跳了起来),每天坐大巴从嘉定到浦东的张江高科上班,途中可以看得到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心里怎能不受刺激?但是,我也接触到中科大在那儿读博的同学,特别乐观,对未来也很有规划,准备毕业后出国做博士后,接着回来教书,我相信他也是很有前途的。这里也不是那么没有希望,在我实习期间,温家宝总理还去视察了一次,里面很多课题在世界上也是能叫上号的,只要静下心来,做出东西了,房子车子迟早都会有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们通常都选择在别人看来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看来,能出国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就出国。在别人看来,留系是次好的选择,于是我们出不了国的话,就尽量留系,反正名额有限,拱手让人总感觉有些可惜。上次毕设去见导师时,老师问我们系的另一个同学将来有何打算?出国。出国干什么?不知道。我想他的成绩肯定比我好,则他就不敢有出国这种想法,但是我为他感到困惑,因为他没有目标。

别人觉得留京是最好的,于是留京成了我们第一选择。我们的选择都不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而是别人帮我们做出的,我们是我们身份的囚徒,我们生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或者是生活在别人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价值观里。

很喜欢但丁的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清华主要要培养四类人:治国精英、学术大师、企业家、体育健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往各个方向发展。在和平年代里,人们多是通过自己的职业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不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848e58be23482fb4da4c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