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的追寻,自由的寄托——解读《唐璜》的另类爱情主题

时间:2022-12-19 09:0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要:本文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分析长诗中主人公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此起彼伏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下,真正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和自由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以肉欲为基础的爱情是心灵自由的枷锁,只有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才是和自由同在的方法。以此来窥见作者拜伦的另类爱情观:自由高于爱情,灵之爱高于肉之爱。只有心灵之爱有了归宿, 灵魂和肉体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关键词:唐璜;爱情;自由;

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英国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他一生反对压迫奴役,讴歌自由解放,颂扬人民革命运动,成为他所在的那个不朽时代激情与才智的代表。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也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曾是一个玩弄女性,无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他却以一个追寻爱情和自由的英雄主义形象出现。他曾被有妇之夫勾引,被迫离家出走,上演了与海蒂牧歌式的爱情,却被其父拆散,沦为奴隶。在土耳其皇宫,他成为苏丹王后的掌上明珠。后逃离王宫,加入俄国进攻土耳其的军队,英勇作战,立下战功,期间他拯救了一个土耳其孤儿。后来他被派遣去彼得堡报捷,成为女皇的庞臣。之后又以俄国特使身份去英国进行外交事务谈判,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与许多贵族妇女暧昧不清。长诗虽是未竟之作,但是拜伦却通过主人公唐璜的风流冒险经历,不仅揭露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社会政治生活的广阔画面,而且还通过主人公的情感故事,隐约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16岁时,少不知事的唐璜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被迫出走,却在海上遭遇风暴沉船,唐璜侥幸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俩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爱神降临并使他们心心相印”[1]他们彼此爱着、崇拜着,“让热炽的灵魂向着彼此倾注”。拜伦把海蒂喻为“自然之子”他们俩的爱情是心灵和肉体相结合的爱情,是自由的恋爱,真挚的感情,“犹如一对活的男女恋神”[1] 作者是这样描述这种美好的: “谁都不说话,只是感到彼此吸引, 仿佛心灵和嘴唇在相互召唤,

一旦汇合了,就像蜜蜂胶合在一起, 他们的心是花朵,向外酿着密。

而写到两人爱情的结合时,作者这样写道: “据柏拉图说,那是唯美的感受, 是感官的无微不至的扩散, 它纯属于精神,博大而神奇, 自星空降落,就充塞与天地间; 要没有它,人生会显得太沉闷。 总之,那就是要用你自己的眼, 再加上一两种小感觉来表明 肉体本由易燃的泥质所揉成。

而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的完美甜蜜的爱情,却遭到海蒂父亲的强烈反对,俩人都为自己忠贞的感情做了强烈的反抗,拜伦英勇地为爱情和海蒂的父亲战斗,被砍倒在地,浑身是血,而海蒂也为了保护心上人唐璜,以身体挡在枪口前,没有一丝退缩和犹豫。最终,纯洁的爱情被邪恶的力量所摧毁,一对相爱的人儿,一个被变卖为奴,另一个香销玉殒,撒手人寰,都是那样从容、决绝、义无反顾。拜伦所向往的自由的爱情,和其充满诗意的理想,最终被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残暴势力的干涉而粗暴地破坏了。


2.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拜伦是在英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大转变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他生逢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各国人民为了独立、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亲眼目睹了由阶级矛盾激化所出现的各种工人暴动、农民起义和士兵哗变等事件,耳濡目染的历史事件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憎恨专制而向往自由。拜伦自己曾说过:“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厌恶伪善。[4] 而在《唐璜》里,拜伦也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我宁可孤立,也不愿意将我的自由思想和王位交换” 在土耳其的奴隶市场上,唐璜被太监买下秘密送入后宫,以满足苏丹王妃古尔佩霞的淫欲。 面对古尔佩霞的求欢,唐璜以“囚笼的鹰不肯配对,我更不能侍侯一个女苏丹的色情的梦”拒绝。荒淫无度,追求肉欲之乐俄国女皇喀萨琳将唐璜留在榻前使其成为了满足淫欲的工具。苏格兰女王伊丽莎白、阿德玲勋爵夫人、费兹浦尔公爵夫人之流,她们都是资产阶级腐败贵族的代表,是虚伪、淫欲的化身,对唐璜有强烈的占有欲。也许我们在故事的结尾看到唐璜的委身求全,但是不难断定,她们都只是得到了唐璜的肉体,却没有得到他的灵魂。唐璜内心里面一直想要自由,他先是逃离了土耳其皇宫,后来带着仇恨,同苏联人一起回来攻打土耳其。他在了解了俄国的腐败社会之后,把希望寄托在英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86e324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