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真实记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英语为documentary,这个词的意思是文献、公文、证书、证件、凭证等。都有不可伪造的意思。国际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不止一次地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非虚构性,不论是纪录人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是如此。法国《电影辞典》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纪录电影。美国《电影术语汇编》中,纪录片的定义是这样的:“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有说服力的主题,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我国“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关于电视录片的定义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记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非虚构性,纪录片所拍摄的必须是真人真事,其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手法是纪录,而不是扮演。 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由于导演个人气质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纪录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在对拍摄内容的取舍、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以及美学风格的体现等多方面,都会由于导演的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正是纪录片的迷人之处。 抒情诗式手法 这种手法运用在纪录片中,会使片子看起来比较流畅、明亮,诗意盎然,美感强烈。如乌克兰纪录片《天堂》,一个15分钟的短片仅用了6个长镜头,没有一句解说,没有任何音乐,却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如歌的游牧民族生活情景。第一个镜头:微风吹拂着刚刚返青的草原,在和暖的阳光下,一位健壮的戴白头巾的乌克兰妇女正在烙饼。她把面团放进地上挖好的坑里,坑里燃起柴草,面团被按扁后,一个木制锅盖盖到坑上。锅盖揭起时,一个香喷喷的面饼已烤好了。第二个镜头:毡房内一个两岁左右的胖孩子坐在花毡上,他实在困极了,但仍不放弃手中盛着奶豆腐的碗。他哭几声,四顾无人,便向嘴里塞了一勺奶酪,打几下瞌睡,突然清醒又哭几声。如是反反复复,终于将碗滚落在花毡上,孩子一头栽倒呼呼睡去。第三个镜头:夏日草原青翠无际,几只牛羊在悠然吃草,一头小花牛像是嗅到了大奶桶的奶香,便把头伸到细颈的奶桶中,终于头退不出来,急得哞哞叫。孩子们光着小腿尖叫着跑去帮忙,接着男人跑来了,女人跑来了,草原上一片欢乐。第四个镜头:昏暗的油灯照着花毡上一排熟睡的人头,油灯下女人正在收拾餐具,她把小碗中吃剩下的奶制品倒在一个稍大的盆里,把一个个小碗用手指刮净,边洗边哼起悠然的小曲。第五个镜头:寒风掠过枯黄的草原,女人和孩子们皮装厚裹地坐在牛车上,男人正在加固车上捆扎的帐篷,鞭子一挥,牛车载着一家人颠颠簸簸地向远方驶去。《天堂》只选取了游牧生活中的几个细节,便把人们的生活状态、心境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史诗式手法 在纪录片中运用此种手法,可以把一段较长时间的历史浓缩在一个短小的时间和空间之内,观后使人感慨,令人反思。日本纪录片《古屋敷村》是以对日本山区八户村民进行采访为内容的纪录片。古屋敷村位于日本北部寒冷的山区,村中的年轻人都到城里工作了,只剩下八户老人和妇女仍在村中过着传统生活。通过回忆,展开了这个小山村一幅幅的历史画卷。 山本老汉生于猎户世家,他讲述着江户时代曾祖的辉煌,“屋前屋后都堆满了黑熊皮”。后来家中屡遭不幸,祖父认为是杀戮的罪孽,因而立下家规,不许子孙再动猎枪。到父亲和他这一代便是以务农为生了。 松下老汉是村里的烧炭高手。早先村里人靠山吃山,家家户户都烧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工业开始发展,城里人都烧煤了,烧炭行业衰落了,如今村中只有松下一个人还在炭窑边辛勤劳作。和子老奶奶家中有一幢很大的蚕楼,已很破旧,但从蚕楼的采光、通风等科学的设计上,仍能看出当年的风采。 和子的父亲是位见多识广的人。他在外面看到国外大量收购日本生丝,觉得养蚕可为,便四处取经,回村建了这幢蚕楼。不出两三年,家中富裕起来,村民纷纷效仿,和子父亲成了远近闻名的建蚕楼和养蚕的专家。村里人靠养蚕迅速富裕起来,家家丰衣足食。 幸子老奶奶默默地捧出两包东西,将其一层层打开,那是儿子的遗物。在二战中大儿子死在朝鲜,二儿子死在太平洋一个小岛上。和遗物一同送到幸子手上的还有两张一千日元的战时代用券,并被告知战争结束后可到村公所凭券领抚恤金。大儿媳听到战争结束的消息后,便拿券去了村公所。村公所的人说:“这个已经没用了,或者你可以把它裱起来当古董。”芳子捏着这两张陈旧的花花绿绿的纸片激动地对记者说:“一千日元,当时可以买下这一片山哪”幸子老太太默默无语。 正雄老人35岁被征兵入伍,在军队中当炊事兵,幸得生还。他不愿意接受采访,提到战争,他只是一句话:“那是一场罪孽,让人恶心”! 《古屋敷村》用八户人家的故事浓缩了日本近现代史,导演意图深藏在一个个历史故事后面,人们从片中可以看到对战争的反思,感受到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渴求。 宣教式手法 宣教式手法,表现为导演意图极其明确,主观色彩强烈,拍摄对象、蒙太奇语言等等均要为导演述说的主题服务,整个片子表现的不是事件、不是人物,而是思想。以美国纪录片《失去平衡的世界》为例,该片作者是一位牧师,他用7年时间完成了这部阐述他宗教思想的纪录片。片子一开始是非洲原始部落简易的民房,稀少的人烟,蓝天上缓缓飘动的白云。该片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安详、稳定的心理感受。随后,人逐渐多起来,房屋多起来,车多起来,蓝天白云流动加快,音乐由简单的音响变成了和声,节奏也加快了。接着,三四层小楼被炸毁,建起了更高的大楼,街道繁华,人流稠密,从高楼上俯拍,车流沿着城市的道路流动,像人体的血管图。蓝天上的白云跑动起来,音乐开始躁动不安,紧接着大楼被炸毁,建起更高的摩天大厦,商场里琳琅满目,地铁中摩肩接踵,俯拍的城市血管飞速流动,蓝天上白云跑动得让人头晕,音乐变成噪音,尖厉、刺激。牧师用蒙太奇手段反复加强渲染人口的不加节制、物欲的横流和整个世界的不堪重负。当观众的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时,突然,编导用一组升格拍摄的大楼爆破的镜头。只听到一阵强烈的爆炸声后,无数大楼在滚滚烟尘中被摧毁、消失,一切归于沉寂。当烟尘散后,蓝天白云恢复了早先的样子,空气清新、平稳,音乐回归到简单的音响,镜头中一片荒原。 《失去平衡的世界》中每个镜头都没有特定的意义,经过导演的升降格处理和蒙太奇组合,便成为用来阐述宗教理念的语言,看后令人产生强烈震撼。 哲理思辨手法 哲理思辨手法在纪录片中运用时显得冷峻、旁观,给观众留的思考空间更大。以法国纪录片《课间》为例,该片拍摄的是法国小镇上一所幼儿园的课间活动。编导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更突出了影片的理性色彩。影片内容是一组组学龄前儿童的游戏,相互毫无关联,组接在一起却令人深思。片中有这样一些镜头:下课铃响了,两个男孩抢先冲出教室占据了园中的两架滑梯,比赛向滑梯上吐口水,口水慢慢滑落下去。晚来些的女孩子怕弄脏衣服,便只能站在一边愤愤地看。一个天真的小孩子没有看到滑梯上的口水,上滑梯滑了下去。吐口水的男孩躲在背后坏笑起来,他的阴谋终于得逞了。又是一次课间,一个浅色头发的小女孩对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aee1fd04a1b0717fd5dd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