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的艺术,纪录片照明技巧 在我多年拍摄科教纪录片中,人物拍摄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时如何选择光线和布光,也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技巧。根据光线的性质,可以分为软光和硬光,也可以称其为散射光和直射光,只有知道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性质的光线,才能保证人物拍摄部分不成为你片中“拖后腿”的部分。 关于“软光” 光源的性质决定了光线的性质,聚光灯要想打出软光的效果稍微有点困难,软光是一种散射的无阴影的照明。软光来自例如有阴霾的假阴天天气,或者来自摄影棚上方一排排反射下来的三基色灯,来自人工荧光灯管比如KINO(有两管和四管组成),或者被拍摄主体周围的一些漫反射材料所形成的漫反射光线。 一般来说软光都是散射光源,它能够使物体暗部的层次和细节更加细腻,一览无余。缺点是它失去了阴影和强光部分,淹没了物体大的造型结构。由此表面起伏的阴影和层次会大大减弱,造成平光效果,要防止这种软光线可能会散溢到周围不必要的的地方,确实有点难以处理。 这里提到的副光中无阴影的软光,实际上也是一种平光,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光效。我们常说“大平光亮堂堂”,因为光线较平,所以它能为我们揭示看到的一切,也是我们经常在采访和拍摄人物时最常使用的一种快速的照明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细腻的所谓造型处理。有时它也会给观看者造成一种含糊不清的效果,因为它是和光线的反差这个定义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在室内,也只有在室内,因为受周围环境光的影响,人物的光影一般来说都是自然而柔和的软光,只有拍摄体暗部阴影的边缘略有区分。 实际的工作拍摄,一般由于室内光线较暗需要我们增加一定的亮度,增加亮度势必会与原来的环境有所不同。弥补的方法,一种我们在原有的自然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用灯量,它的好处是不太会影响大的环境光,根据当时的环境要求照明师重新布灯,一般来说可能使用散射光或者反射光。不管怎么说照明师制造出来的光不能太强,尽可能地减弱阴影的边缘,要符合原来的自然环境的光线,加柔光纸(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过滤”,减少光比,这时光线会变得更加柔和起来。一般来说拍摄女孩或者偶像剧比较常用,它可以使人物和周边的环境的光影变化得很舒服,从而去掉或者减弱讨厌的阴影对人物的塑造,比如(鼻影、眼影、唇影以及下巴的阴影等)。 在我的拍片的经历当中,几乎使用灯具拍摄人物时都会使用到柔光纸柔光布和反光板。我唯一的一次是带了两盏300W的小灯,显然光线是不够的,加上蓝纸光线已经很弱了。拍摄人物时,300W小灯直给人物面部,然后在人物的另一面增加一大块反光板。好在光线不是太强,加上对人物的另外一面用反光板进行了补光,人物的面部稍稍有一点光的感觉也是不错的。所以只要不是大灯强给,光线不是特别刺眼和生硬就可以,这里强调的是拍摄科学纪录片中的人物时,光线最好使用柔和的软光,因为这种光线是和环境相一致的,是融在一起的,画面感觉比较亲和、舒服、会像电影一样自然。这是我的一己之见,不一定全适合你,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不同,现场拍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关于“硬光” 一般来说“硬光”既可以作为主光同时又可以作为辅助光使用,对于来自太阳光还是室内的聚光灯光源,它是有着明显的阴影界线的。对于以主光为主的“硬光”来说拍摄人物时不是特别地适合,尤其是拍摄女性就更加地不舒服。一般来说都比较避免这种“硬光”照明,因为打出的光线棱角分明,尤其人物头部的鼻影和下颌的影子非常强烈,所以除非拍摄一些离奇的、刚毅的、坚强的和非正常的、提示性的内容,一般人“不敢”使用。 另一方面“硬光”由于能使聚光灯的光源很好地集中投射,光线的照射方向和范围比较能够控制,是一种方向性很明确的光线。如果灯光功率够大的话,我们就能以此代替阳光,比如使用镝灯,同样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同时它还能提供轮廓清晰的造型,和物体表面的质感,缺点就是阴影过于明显、生硬,不太美观。尤其拍摄人物时,如果不好好处理的话很难消除人物身体上的阴影。 作为辅助光来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cfa267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