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边城》的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 作者:闫淑芳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4期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其中展现了作者所追求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本文拟对其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思想意蕴 审美品格 美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渗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中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则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了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没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人性之歌。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取材具有某种原始的神秘性。其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构设人事场景,以青绿为底色摹绘自然风物,主观情意的抒发则采用情景交融或隐喻象征的手法,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他写《边城》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的主旨并不在领着读者去桃源旅行,而是想借着桃源上行七百里西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其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悯的人生,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隐痛。 《边城》所写本是人生的悲剧,但沈从文无意开掘悲剧的情节内容以及雕塑悲剧的性格,而是创造出一支优美的牧歌,一首忧郁的田园诗,一部浪漫的抒情写意小说。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都市的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在《边城》中,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沈从文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书写自然美,这就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体现了小说清新、淡远的田园牧歌情调。由于沈从文在作品中重视创作主体的情绪投入,使得《边城》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产生了一种诗化效果。《边城》将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理想化处理,是作者主观理想的张扬,是一种整体的象征。小说最后白塔的坍塌和重修就分别象征着古老湘西的终结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重造,而翠翠的爱情波折和无望的等待就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总之,面的渲染与点的凸现、故事的推进与情节的浓化、画面的组接与意境的转换,共同推动着《边城》走进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艺术境地。 沈从文《边城》所展示的完美而自足的“湘西世界”正是沈从文所追求的美的世界。他所追求的是人性美、人情美,而“美”的人生形式便是对神性的向往。“神性”就是“爱”和“美”的结合。美丽、天真的翠翠、她的为爱而殉情的双亲、侠胆柔肠的外祖父、豪爽慷慨的顺顺、聪明机智的老二、忠诚守信的大佬,他们身上都具有“人性美”。《边城》所创造的古风犹存、淳朴美善的“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沈从文把《边城》看成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神庙”,而翠翠便是这自然人性的化身,在翠翠身上既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融铸了作家身上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的田园牧歌情怀。沈从文注重意境,善于造境,写的是淳朴的自然风光,优美、健康的人性。在描写自然风光时,作者再把自然环境的描摹变成人性的外化,在自然美、人性美的追求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回忆、想象,使作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美学追求。 闫淑芳,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中文系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ce28e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