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雪诗的审美意蕴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爱最应当世代承传的一宗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仅采撷唐诗世界中的一片雪花--咏雪诗,赏析它们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标签:咏雪诗;审美意蕴;形象;意境 唐代许多诗,它们那形象逼真的自然景观、真挚深厚的情感、韵味深远的意境,引发了人们多维向的联想,让人获得多层面的审美观照,给人们带来了情感的愉悦、审美的享受。笔者以为,这独特的意境、这动人的情感就是唐诗所具有的审美意蕴。雪,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千百年来,她在诗词曲赋中留下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身影,成为永恒。她和唐诗结合,更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下文试从三个角度作出阐释。 一、空灵优美的形象描绘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本源,更是诗歌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等人都是啜取大自然风雪雨露的精华而走向成功的典范。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文人墨客笔下的雪轻灵莹秀,正是诗人超凡脱俗内心世界的委婉折射。 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人写雪却从”春”字落笔,写春又不正面歌颂春天,而是抱怨它来得太迟。一番铺垫之后,诗人着重发掘雪的高尚情操:为了慰藉人们思春的心情,白雪就自己变作飞花,装点出一派美好春色。此诗工巧奇警,别开生面。该诗中最惹人眼的即是那个”穿”字,作者巧用拟人手法,让无神无觉的白雪顿时具有了人性,具有思想,轻灵之态宛然可掬。 “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半夜一窗晓,平明千树春。花园应无路,白屋或为邻。散入仙厨里,还如云母尘。”(王烈《雪》)此诗以蝶在梦幻中飞舞写其动态,以”千树春”状其美,以”云母尘”绘其形,设喻奇特,想象丰富。且都是择取轻巧之物,多角度塑其轻灵之态,匠心独具,咀之有味。洁白的雪花把诗人的心都牵去了。 二、宏大壮阔的意境展示 宗白华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更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①。上述文字表明,意境往往具有含蓄浑厚的特性,能够给人以有限中展示无限的博大意味。高妙的意境能够使欣赏者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高翔,入其境,索其义,悟其道,披情入诗,情境相生,达到客体与载体的共振与融合,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谭德晶在他的《唐诗宋词的艺术》中说:”唐诗在空间呈现方面的特点就是,诗人在创造境界的时候,特别注重空间呈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7bf603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