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咬文嚼字,品味语言魅力_人教版新课标-word

时间:2023-03-18 04:0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论文-咬文嚼字,品味语言魅力人教版新课标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一、咀嚼文字,嚼出语文味道

语文的味道是“嚼”出来的。语文课离不开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在教学中,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才能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如教学《风筝》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咀嚼“翩翩起舞”,先引领学生观察字形“翩”——一片有薄又扁的羽毛,然后问学生一片有薄又扁的羽毛,在空中随风会怎样飞舞呢?学生回答:“飞得高高的”,“飞得很轻快”,“在风中就像蝴蝶在跳舞一样”……说完后,教师趁机总结:对,同学们,你们说的就是“翩翩起舞”。教师引导学生咀嚼“憧憬”时,老师问:你做风筝的时候,会有什么想法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希望风筝很漂亮,我希望风筝飞得很高,我就想我的风筝能带给我很多快乐……,老师高兴的竖起大拇指说:对,这就是憧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这样咀嚼语言文字,语文味道浓,孩子们学习劲头足。随着这种熏陶,学生会在说话中斟词酌句,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二、潜心会文,领悟人物品质

读书要动脑思考,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处。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1 页第 1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读读心理活动描写,说说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再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廖廖几句就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教师先让学生读读这段对话,说说周瑜、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发现了周瑜表面客客气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潜心会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用心朗读,读出语言神韵

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大大提高。

如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勘测线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指导学生深入读书,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

2 页第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df5d6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