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戏

时间:2022-05-01 03:2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什么是游戏?

不要回避“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到教育学等众多学科都在研究游戏 可见,游戏对人类非常重要。

最早关于游戏的论述,可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述:“请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游戏的方式。” 但是,也正因为有众多学科在研究游戏人们很难得出一个“什么是游戏”的统一的基本概念。 直到今天,众多讨论游戏的著作只告诉我们“游戏是什么”,只是说“这也是游戏,那也是游戏游戏很重要”,但从来不说“什么是游戏”。

从跨学科视角,重新认识游戏

游戏理论林林总总,每一个不同的理论、流派、学科研究游戏的角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指导哲学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特别提出一个重要的游戏理论——由美国的萨顿·史密斯提出的游戏分类理论。

让我们能够跨学科地看待游戏

生物学、心理学教育

这三个学科研究假装游戏规则游戏等,核心价值是进步,所谓进步不是政治概念,而是强调儿童是通过游戏来发展、进步、进化。 数学

数学学科的角度研究游戏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跟概率有关的游戏——赌博,心价值是运气。

社会学

社会学学科的角度研究游戏更多集中在规则游戏如体育运动,核心价值是力量。

人类学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研究游戏研究的是民俗、节日、聚会等,核心价值是认同。比如,中国人或者说接受中国文化的人才会过春节、清明节等中国节日。

艺术文学

艺术文学学学科的角度研究游戏,也研究游戏,研究人物形象、假装游戏核心价值是想象。

精神病学


从精神病学学科的角度研究游戏研究主观感受,核心价值是自我。当自我出现分裂等问题的时候,人就出现问题。

流行文化

从流行文化的角度研究游戏研究娱乐,娱乐和游戏紧密相连,核心价值是休闲。

从“游戏是……”到“……是游戏

史密斯提出游戏分类理论,告诉我们,不管是经典的游戏理论,还是现代、后现游戏理论,都在研究游戏是什么,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什么是游戏”,要认真、理性地探索。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大概在100万年前,开始采用打猎、采擷等生活方式,维持个体、种族的延续。

这样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了远古时代的儿童经常会看、模仿成人的狩猎、采擷动作,在游戏中学会技巧,维持生命。

所以说,儿童游戏是人类自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的现象。

现代脑科学指出,游戏与睡眠、食物、性一样对人重要,都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游戏在大脑中有专门的回路,保障人类在游戏中能够学习,学会生存。所有健康的哺乳动物都会游戏游戏和儿童脑的发育密切相关。游戏为神经结构编制了新的程序,而越来越复杂的神经结构又促进新的游戏产生。所以,游戏的数量、质量与大脑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游戏是儿童的学习

儿童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在游戏中进行,教室里的学习也是儿童游戏的标准形式。有位研究游戏的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指出,人类文明是在游戏中作为游戏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不仅是人类发展的产物,而且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没有游戏就没有完整健全的儿童。

只有自主性游戏才是游戏

游戏首先可以分为自主性游戏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目的、组织或方法的游戏 后者可以称之为工具性游戏有的学者叫教育游戏指通过游戏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己发动、自导自游、自始自终的游戏活动。

工具性游戏是蕴含教学意图的游戏活动。本质而言,工具性游戏也确实是游戏 但正因为我们通常对游戏特性的表述过于集中在自主性游戏上,必然造成对游戏理解上的片面性。

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当我们把自主性游戏的特征用于描述教育游戏就是工具性游戏中,似乎就说不通。把幼儿园老师组织的具有一定目的的游戏排除在游戏之外,导致我们很难解释、处理游戏

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游戏幼儿教育中是有条件的。 自主性游戏的特性解释不了带有一定目的的工具性游戏的特点。其结果就是将工具性游戏排除在游戏之外,也就割裂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


违背了游戏即生活、游戏即学习的基本信念。

安吉提供了大量的自主性游戏,也提供了很多自主性游戏后的延伸活动。比如,一个孩子在教室里用铅笔头在倾斜的直尺上滚动,回味在操场上滚轮胎的游戏这是游戏的延续,同样也是游戏 如果按传统的游戏特性的表述,我们就会把教室里老师组织的活动完全排除在游戏之外。因此,有必要在自主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之间找到共同的因子,这些更加普遍和共同的因子既适合自主性游戏,又适合工具性游戏

换句话说,无论是自主性游戏还是工具性游戏只要具备这些共同因子,就是游戏。当然,凡不具备这些共同因子的活动,就不是游戏

重新反思游戏分类的意义

当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经验,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经验、事实、想加以总结,作为逻辑结果纳入逻辑结构,这就是理论。 科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除了向外释放信息和知识,还要不断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在不破坏自身理论框架、不发生逻辑矛盾的前提下不断进行自我扩张和进一步有序化。 一切不能对外进行交换的系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现在的问题是:

幼儿教育的实践发展,尤其是游戏,受到原有理论的束缚。 这就推动我们去探索游戏理论的解构和重构的问题,使理论能继续解释和指导游戏实践。

我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能描述自主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的更加一般、底层、共同的特性,包括正向情绪、身体动作、心理表征、虚拟强化、有效调节、适应行为、活动方式等在内的7项基本因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e628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