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地带理论

时间:2023-01-12 04:2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心圆地带理论

“同心圆地带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尔提出的,他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震荡后实现的。 所谓“同心圆地带理论”,是指社会制度的变迁总是从一个核心开始,扩展到多个核心,逐渐地遍及整个制度圈子,最后扩展到全部核心的过程。“同心圆地带理论”又被称为“政治学圈”理论或“分析性圈地运动”理论。该理论认为,改革者是通过先向外推进一些小圈子来试探各方反应的强弱、程度和变化,然后再根据效果决定是否继续扩大圈子并修正圈子的规模和形状,直到修正完成,这时原有的小圈子便被保留下来,新的圈子就这样产生了。而社会变迁往往就是在这种由小到大的圈地运动中逐步实现的。

有人可能会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圈子里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既然圈子的规模与圈内成员间的利益分配不可能完全均衡,那么利益分配必定存在一个带。由此看来,不同的人站在自己的圈子内利益是不会受损的,因此,如果真正的社会改革是以保证圈子内利益均等的前提下进行的话,圈内的人自然就不会受到伤害。但事实上,有些人本身就属于利益高度集中的圈子,他们虽然失去了利益分配的优势,却凭借着本身的实力仍旧可以过得很好。如此看来,这就是利益分配不公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的表现,是贫富差距造成的“同心圆地带理论”的理论基础。其实,这也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矛盾加深的主要原因。

“众星拱月”现象也体现了利益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那些掌握着



- 1 -


权力的人之所以能够“众星拱月”地享受着利益分配的优越感,原因是由于他们掌握着别人手中无法取代的资源——权力。但权力毕竟只是工具,用它来谋取私利、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终究是与组织、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而且,任何人都有对个人价值的追求,绝对的权力无法使任何人都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幸福。因此,只有正确地运用权力,将权力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才能让权力真正地服务于人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权力分配上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实质。“同心圆地带理论”是在考虑各个社会因素的影响后提出的,它为研究复杂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43baaa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