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转变顽童的诀窍》

时间:2022-08-03 18:33: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转变顽童的诀窍



顽童之所以顽,即情不通,自以为是,不听劝导;理不达,骄傲狂妄,行为放纵。

情不通,即人与人之间相处,感情融洽,互敬 互爱,相互制约,相互谦让,这一行为的应有感情未能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确立起来。他们只凭着自已单纯的个性,冲动的感情去行事,不听劝导,自以为是。他们的眼里,只有自我,没有他人。只有他极端了的个性,而没有社会整体。

情不通,就要通情,也就是用感情去感染他。对于顽童,如果硬碰硬,简单粗糙地去整他,冷落他,孤立他,到头来,就会使他变成有如受伤的野兽,蛮到底。而是只能接近他们,用感情去感染他们。也就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的温暖;当他受到冲击压抑时,去帮助他,解脱他,在这时特别要注意开导他,让他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制约的,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动以情,情通了,逐渐地就不会那样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了。尤其是当他品尝到 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欢乐滋味时,他们就会开始检点自已,热爱生活。

杨楠,是独生子,且他父母晚年得子,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宠的他逐渐地养成自以为是,不听劝导的个性。上了初中,更是目空一切,他的脑中是“我最大”“人人都得服从我”与同学们的关系十分僵化。发展到后来,狂妄到连班级集体也不顾,把老师的教导当成耳边风,大家都认为太顽了。

在这无奈的情况下,做为班主任的我,利用一整节的班会课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把他整得掉下眼泪,低下了头。这一来,他受不了,逃学了。后来,虽然经过三番五次家访,与他家庭一起配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动员回来。但是从此他消沉了,整天不说话,昏昏沉沉过日期子,学业全放弃了。

面对这一现状,我意识到,如果再用简单粗糙的办法去教训他,整他、冷落他,就会无助于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使他破罐子破甩。作为班主任,我应当去关心他,用感情去感染他。于是我主动找他谈心,课后与他玩在一起,甚至还有意地到他家找他,也留在他家用餐。利用这接触的机会,把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要耐心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接受他人劝导。个人要服从组织,关心集体,心目中应有他人,不能只有自我这些基本道理讲给他听,使他懂得只有尊重他人,自已才会得到他人尊重。这时,他开始慢慢检点自已。

由于他过去欺压同学,冷落他人。而当他刚开始检点自已时,与他有“仇”的同学认为报“仇”的时机到了,邀同学起来孤立他,压制他,甚至打击他。我知道,这时应该更关心他,帮助他,为他解围。同时,更要注意开导他,告诉他,是由于他过去的过失,使同学们结了怨。令我想不到我是,有一次班会课,他站了起来,要求发言。他拿着发言稿,把自已过去的过失错全抖了出来,承认了错误,痛心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掉下了眼泪。他的这一举止,感动了全班同学。从此,他彻底转变了。

情叩开了他的心扉。

理不达,就是不明道理。人的智力有参差,对事物的认识速度有快慢;人的观点不一样,对同一事物所持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顽童,有的是因智商较低,对情理的认识较慢。但相当部分,是由他们先天不良的环境,养成他们不良的习惯,致使他们狭隘偏激,无知,骄傲狂妄。作为教育者,肩负的重任,就要对他们明以理。




明理,不是那么容易开导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观念。首先要摸清他们的“底”,对症下药,从基础做起,从日常生活常识中去引导,使他们去掉不良的个性,养成好习惯。同时,传授他们知识,开拓他们眼界,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余有盛,他的家处在只有单门独户的深山沟里,童年时代过着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家庭困难境遇,养成了他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他不讲卫生,衣服脏了不换,几天可以不洗脸不刷牙,身上真有点“臭不可闻”。加上孤癖的个性,少与人接触交谈,独来独往,同学们称他为“猿人”。也由于无知狭隘为人办事斤斤计较,偏激固执,不顾前后左右,硬冲硬撞,近乎野蛮,同学们又称他为“熊”。痼疾难改,大家也认为他够顽了。

习惯成自然,要一个人改掉恶习,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要他改,首先要他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习惯的“恶”,才能意识到要“改”。为此,我经常去“脏”孩子的宿舍,和他一起整理床铺。有时我还教他洗衣服,送给他香皂、毛巾和牙刷,让他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步地,他直接感受到,意识到自己不讲卫生的恶习要改。但是要他坚持很难,长期养成的习惯,在改的过程中往往会时断时续,促他。慢慢地,卫生习惯养成了恶习改掉了。

狭隘孤癖的个性,偏缴的只凭个人主观意念为事的行为,是由于他童年孤单生活环境造成的。如让他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学雷锋小组,文娱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多让他与同学们在一起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当他出现固执已见,偏激之时,采用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有意让别人持另一偏见反激他,让他动怒,让他冒火,让他承受不了,也让他下不了台。这样,当他静下来的时候告诉他,单凭个人主观意念办事是不行的,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当他身上出现闪光点的时候,及时进行鼓励引导。长期的磨炼,使他去掉偏激和固执,慢慢地使他养成了谦虚和气待人的态度。

这时,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开拓他的精神境界,引导他读一些课外读物,知道一些中外名人的事迹,让他的脑子有高尔基、鲁迅、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华罗庚、陈景润,有雷锋、赖宁。这样,他的眼界拓宽了,再也不会斤斤计较了。在此同时,引导他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做为社会上的一个人,只有为他人为社会做“奉献”才是本事,才会受到人们的尊崇。从此,他发奋读书,决心学本领。

理滋润了他的心田。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用情叩开学生的心扉,用理滋润学生的心田,一旦情通了,理达了,顽童再也不顽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4e662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