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哲学思维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时间:2023-01-06 12:2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哲学思维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哲学意蕴,体现了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严谨的哲学思维。

矛盾思维

矛盾思维是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维,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首先,人与自然是对立性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受制于自然。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创造力,它不仅创造了地球上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人是具有意识和思维的能动存在物,在改造客观对象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使自然成为自己的对立物,并且伴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控制征服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是引发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

其次,人与自然是统一性的存在。脱离了人的自然是抽象的自然,脱离了自然的人是抽象的人。人与自然不仅是对立性的存在,更是统一性的存在。一方面,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场所,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实践使自然实现了“自在自然”向“自为自然”的转变,原始的自然深深打上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成为带有深刻社会性


和实践性的人化自然。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存在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

系统思维 辩证思维

一方面,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对象性与实践性存在。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自然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居于优先地位,人类居于创造性的主体地位,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价值关系。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表现出具体的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原始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自然充满神性,人对自然具有依赖性和崇拜性,自然与人是一种主宰与被主宰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农业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工业文明时代,人的超越性和主体性滋生了征服改造自然的狂妄,走上了与自然的冲突对抗之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人类的恣意妄为导致了自然的报复,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人们的普遍价值取向。在这一发展演变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崇拜依赖开发利用到对抗冲突再到和谐共存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7393d4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