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节日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的研究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中学 264300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要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就要不断提升节庆文化的内涵。然而,一场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给节日文化庆祝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节日氛围,重新审视我们对节日文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跟前“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面对关乎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那些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医护人员,那些昼夜不息创造中国速度的工人,那些一刻不停运输物资的志愿者,他们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之心,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情怀,正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好题材,也是对中国节日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 经典诵读是在学校教育中,选择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适合学生背诵和记忆的、能够起到启蒙作用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熏陶。我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是通过对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谚语、饮食、诗词和名家美文的了解,感受诗词的温度和气息,触摸诗词背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来提升师生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选用的阅读材料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书籍、文章,还包括影片、音乐、漫画甚至是读者自己创作的作品等。 近日,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等学者组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的结项成果。此外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就曾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等学术团体对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进行过细致论证,并形成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6年年底,文化部再次委托中国民俗学会进行《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课题论证。从2008年开始,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规定,中国将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4个法定传统文化节日里,推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在春节举行诵读总决赛。可见我国十分重视传统节日与经典诵读的促进与发展。 而从学校现有的课程中可以看出,专门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经典诗文并不多见,即使涉及,在内容的挖掘上深度也不深,在组织形式上也比较单一,致使孩子们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过于表象,更谈不上仁爱与责任的价值观的引领。在这个疫情突发警报拉响的特殊时期,开展“疫情背景下的节日文化与经典诵读相融通的研究”就更有了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我们将节日文化与经典诗文相融合、与当前疫情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责任和仁爱价值观的需要。疫情下的传统节日文化与经典诵读相融通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98f5e5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