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自主学习】认真读书,梳理知识!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 局面(财政危机)。 2、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 局面(边境危机---外患)。 3、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内忧)。 4、庆历新政-----揭开改革序幕。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1069年。 2、人物: 、 。 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 , ,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在不触动 的前提下,对 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 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 ,而在于 。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 ,由于政府把 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内容: 1)青苗法: ①措施:各州县在每年 时,两次 或 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 利息。 ②作用:使农民免受 ,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募役(免役)法: ①措施:废除 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 充役, 征收募役费用。 ②作用:减轻农民 负担,保证了 ,扩大了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农田水利法 ①措施:规定各地兴修 ,其工料由当地居民 高下分派。 ②作用: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农田水利法 ①措施:政府重新 ,根据 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②作用:克服官僚地主 , 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5)均输法: ①措施: 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 采购。 ②作用:物资需求和 物资供应得到配合;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节省 ,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 。 6)市易法: ①措施:政府设立“ ”, 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 时再卖。商贩向 缴纳抵押品,可成批 官府的货物到各处销售,半年出一分利息。 ②作用:限制 对市场的控制,增加 的财政收入。 (二)强兵之法 1、将兵法: ①措施:A.对禁军 ,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B.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②作用:改变了 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 。 2、保甲法: ①措施:A.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 。B.农闲保丁操练, 维持治安。 ②作用: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 相参为用,国家 费用减少, 负担减轻。 3、保马法: ①措施:废掉依靠政府的 ,由 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 ②作用:节约 ,降低 。 4、设军器监: ①措施:在开封内设置 ,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②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 (四)取士之法 目的: ; 措施: 、 、 。 【合作探究】 材料一: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材料二: 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材料三: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 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五年行十三法) ——邓广铭《王安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 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二史札记》 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你对上述材料的观点持怎样的看法?运用相关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da8a63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