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就在眼前——以一次指导学生创作贺卡为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值得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就在眼前——以一次指导学生创作贺卡为例 作者:张建国 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9期 每逢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师们总会收到不少学生敬献的贺卡。这些贺卡大多是学生花钱从商店里买来的,有一些还价格不菲。面对这些贺卡,作为老师,自然会感到欣慰、幸福、满足和自豪。但教师节过后,相当数量的贺卡就不得不被“处理”掉,甚至被“请”进垃圾堆。细细想来,实属浪费,颇为可惜。 众所周知,学生赠送贺卡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老师由衷的尊敬、感恩和祝福。然而,欣赏着眼前一张又一张的贺卡,就会发现,贺卡大多出自印刷公司。即使有所变化,也是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了无新意,很难给人眼前一亮的亲切感觉。 我想,如果能够以小小贺卡为抓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既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又可以少花钱甚至是不花钱,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岂不是一举多得?于是,去年教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郑重地提醒全体学生:“教师节快到啦,如果你们真想送贺卡给老师,就请自己动手制作。凡是花钱买来的,或者是请他人代劳的,老师一律不收,因为老师只喜欢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贺卡。”当天晚上,我没有布置其他任何语文作业。 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送来了亲手制作的贺卡。这些贺卡堆在我的办公桌上,可谓多姿多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实事求是地讲,贺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有些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有的用铅笔、红色的水笔书写了祝福的话语,用黑色或者褐色、黄色、蓝色等颜料涂满整张贺卡,让人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祝贺的热情;有的只是画了一些图,连祝福谁、为什么祝福、祝福什么、谁祝福的,都没有写出来;有的图画与主题明显不匹配,如画着飞机、大炮、坦克,或者是熊大、熊二,或者是其他什么的;表示感谢、祝福的文字,大多摘自于书本或者网络,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话语,当然就不能清晰、真诚、充分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祝福之意。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模仿现成的印刷品,画了图,写了字……其他老师看到这些贺卡,有的笑话我“自寻烦恼”“自作自受”;有的直呼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审美情趣不够,动手能力不强;有的则一笑了之,熟视无睹,不置可否。 问题暴露出来是好事儿!这说明我们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贺卡”题材是一个被疏忽怠慢了的“短板”。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贺卡”这一块都亟须补课。 我立即行动,将制作贺卡真当成一回事儿来安排。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就是自觉增强课程意识,将制作贺卡也看作一门重要的微型课程。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贺卡,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评点。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或畅谈值得自己学习的亮点,或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设想。我或表示赞同,或提出疑问,或评点一二。 不知不觉,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但毕竟下课的音乐声已经响过,我只得连忙提议:“你们今天讲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今晚的语文家庭作业是——”学生们欣喜若狂地高呼:“做——贺——卡!” 第三天,我又收到了学生们的贺卡。这一次,学生们的贺卡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贺卡了,而是像变魔术似的化成了作品。虽然仍有不少瑕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贺卡不仅富有个性,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格式规范,美观大方。看着这一件件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听到了他们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感受到了他们一颗颗赤诚火热的心。 我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贺卡创作进程,持续不断地巩固、充实、创新和完善创作贺卡所产生的成果:或让学生自我推介作品,或组织他们分组相互评点,或特邀美术、书法老师进班现场评奖,或即时通过班级微信平台向家长们展播,或不断刷新班级“优秀作品展示台”,或在全校优秀作品展览活动中进行专项展览,或委派获奖者应邀到其他班级作微型专题讲座……学生们觉得越做越有意思,越做越有收获,越做越有价值。大家都惊奇地发现,小小贺卡居然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刚开始,学生们在贺卡创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暴露出大多数学生以及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常识,看来很有必要进行普及性的教育教学,至少也得进行查漏补缺。比如,贺卡是用来祝贺老师或亲朋好友节日、生日的,上面应该有表示祝贺的文字和图画;在书写文字内容的时候,不可以使用铅笔或红色的笔,因为用铅笔,往往字迹模糊;用红色的笔,则表示从此之后,与收卡人断绝关系,不再来往。而这些,应该绝对不是创作、赠送贺卡的人的初衷!赠送的时间应该是节日或者生日来临之际,或者是提前一两天,不可送得太早,或者是时间已经过了才送。否则,就容易让人感觉缺乏诚意,有糊弄、忽悠、轻视收卡人之嫌疑。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如果连贺卡的这些常识都不能了然于胸,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学生尊重、祝贺老师是必需的,也是可贵的。还应当利用适宜的时机让学生明白,贺卡不仅可以赠送给老师,还可以赠送给值得自己敬佩、仰慕的名人,也可以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同学朋友、医护人员、消防战士等。创作的是一张贺卡,倾注的是一份爱心。从小处说,赠送一张贺卡表达的是对某一个人的感恩和祝贺;往大里看,大家都乐意、习惯于创作贺卡赠送他人,就是在传递爱,渲染爱,形成爱的氛围与合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到一所学校、整个社会,就容易变成爱意浓浓的美好世界。这样看来,一张贺卡所承载、寄托、表达的看似小情,实为大爱。因此,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创作好贺卡,就是在培植学生的大爱情感。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之一。如何落实?创作贺卡无疑是有力抓手之一。要想使得贺卡上的书面语言能够准确、具体、充分地表情达意,必须注重落实、夯实两个基本要点:其一,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其二,感情要真挚,表达要得体。一般说来,贺卡上书面语言的结构包含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个部分:首先是称呼。称呼要顶格写,表示对收卡人的尊重。其次是正文。正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表达感恩之情,表达祝贺之意。这两个方面最好是各用一个自然段,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表达祝贺之意时要紧扣节日(生日)主题,还要考虑收卡人的年龄、职业、状况、愿望、特长、爱好等,注意运用合宜、得体的语言,让收卡人读到贺卡上的语言后,心里暖暖的、亮亮的、甜甜的。再次,请别忘了在正文右下角位置写上赠送人姓名。最后,在姓名下面标注上日期。 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正常、理想、幸福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应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趁势而为,放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做”是行动,是实践,是生活,是教育,是桥梁,是纽带,是生存、生活、生长必备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学生在创作贺卡的过程中,要动手取材、选料、折叠、裁剪、粘贴、穿插……要眼睛看、嘴巴问、耳朵听、脑子想,遇到“拦路虎”,就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就会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大胆构想,迸发出熠熠生辉的智慧火花,开辟出别有洞天的崭新天地。 通过创作贺卡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贺卡的“美”涉及构图、排版、造型、用色、书写等诸多方面,而且每个方面都蕴含着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学问。比如,贺卡要图文并茂,但应当明白,图画只是形式,文字才是内容,图画应该也必须为文字服务;文字应尽可能居于中间、主要位置,字号要稍微大一些,颜色应该醒目,让人一见动情;图画居于次要位置,颜色要清新、明亮、淡雅,切忌喧宾夺主。贺卡造型上常见的是矩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扇形、爱心形、树叶形、水果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显然,学生创作贺卡的过程,就是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他们在津津有味地创作贺卡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染,轻轻松松地提高审美情趣。谢维和先生认为,人的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真正体现适应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人生必备品格——重视变废为宝,懂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虚心学习,耐心倾听,静心欣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常怀感恩之心,真诚祝福生活、生命中的每一位重要人物;增强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快乐地传递积极向上、勇于前行的正能量……而所有这些人生品格,都是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创作贺卡的一系列活动中,愉快地自我定标、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水到渠成地形成的。指导学生创作贺卡,就是在扎扎实实地实施“活动导学”。指导学生不断创作、不断纠正、不断突破、不断展示、不断欣赏、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教师和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地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无处不在:下雨了,常见帮助没有带雨伞的同学避雨的情景;有同学呕吐了,旁边人热心相助;在食堂里就餐的时候,大家争相参与“光盘行动”;进行升旗仪式的时候,同学们神情庄重……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去发现、挖掘、放大其内在价值,并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丰富活动,有的放矢。这样的教育教学源于生活实际,真实、新鲜、生动、具体、丰富、活泼。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84e52d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