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备注: 【上课操作部分】 (备注状态) 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苏州园林的非对称性美,重点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才接触说明文不久,《苏州园林》是一篇相对简单易懂的说明文,适合学生学习模仿甚至练笔,同时,学生学习本课可以感受和领略不一样的中国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使同学们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祖国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中国石拱桥》已有介绍,可以省略些】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领略园林的非对称美,结合文章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及描述园林时列举的相关方面。 2、结合音频认识园林 教学重难点:园林特征,美在何处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过了两篇关于桥的课文,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学那两篇课文时我们介绍的说明方法呢? 都有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打比方……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PPT列举说明文说明方法,并详细介绍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消耗3分钟左右)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堂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简短的视频,这段视频与我们今天的课息息相关,请大家认真欣赏。【放映导入部分视频】 师:视频欣赏完了,大家对视频里的地方有什么评价呢?请用一两个字概括一下 生:美丽。幽静。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样一处古典园林的存在。那苏州园林到底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领略古典之美……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先疏通一下字词,然后齐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生:(读课文) 师:好的,课文读了之后有人可以告诉我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评价苏州园林的呢? 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那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呢?让我们来看几幅图【放映PPT图片】 师;这些都是苏州园林里面的景色。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同学们看到这些园林有没有想到我们岳麓山上的爱晚亭呢?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生:是 师:那么,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大声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在叶圣陶先生笔下,苏州园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具体体现在课文中的哪那句话呢?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没错,这句话是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总体概括,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叶先生有什么理由这样描述呢?请大家继续读第二自然段,告诉我 1.叶先生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的根据在哪里呢。 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又想游览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1.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2.“如在画图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也了解了如何去欣赏苏州园林那种不论站在哪个点上都自成一幅画卷的特点,那么现在请大家通读全文,小组讨论本文的结构和顺序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2c12ab3968011ca30091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