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篇

时间:2022-03-19 20:4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篇

1

严光

汉一大隐士,少即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感情甚笃。刘秀登基后,曾多次盛邀严光入朝为官,但均被婉拒。继而毅然、决然远离朝堂,隐姓埋名,垂钓富春江。按自己的天性从容 度日,终其天年。严光之高,在于有“光”不沾,有“利”不图。

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素材之我见:A 我们多用“严光拒绝高官厚禄,垂钓富春江”为作文素材。我们可

以说他拒绝的是一种“生活”,也可以说拒绝的是“名利”,拒绝的是“世俗”,获取的是一种“境界”

B 有人还把严光当作反面素材,说他“沽名钓誉”,是呀,还记的给大家说过“隐士之名也是名”吗?陆游曾写到:“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西住。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C 后人讥讽过严光: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

适用范围:“人生的境界”“执着”“坚守”

2 伯夷叔齐

伯夷和叔齐,是商纣时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做国君,也随同哥哥逃去。国人只好立中间的一个儿子做了国君。弟兄俩跑出国外,听说周文王很优待老年人,何不去投奔他呢。然而,到了周国,文王便死去了,武王便统领大军,用车子载着文王的牌位,朝东进军,去讨伐殷纣。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很不赞成,便去隐居在首阳山,专靠采薇来维持生活。有个士大夫王摩子进山游玩,(看见伯夷叔齐正在那里采薇),就责难他们道:“你们既然不吃周粟,但为什么却又隐居在周山,食周薇呢?”二人听了,便不再吃薇。经过七天,上天派遣一只白鹿给他们喂奶,二人心里想道:“这鹿若是杀来吃了,滋味必然很美。”神鹿知道二人的心意,从此以后不再来,两个老头子便活活饿死了。

原文: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素材之我见A 可以把“伯夷叔齐拒绝国君之位”为素材,也可用“饿死不食周粟”

为作文素材。“坚守”

B也可从反面去写“不食周粟”是迂腐。“不知变通”

3 富贵之说

孔子说过:“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素材之我见:作隐士没有什么,可是未必要极端的拒绝一切,孔圣人也不曾拒富贵。当富贵

不可求时我们我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喜好。

4、钱钟书

钱钟书一直拒绝新闻界的采访,他的说法是:“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这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八十年代初老人家是社科院的副院长,八十岁生日那天,他家里的电话闹翻了天。钱钟书一律坚辞,连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也不许开,他说:“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他的夫人杨绛同样淡泊名利,西班牙政府为她颁发因翻译《堂吉诃德》所获的大奖,她一而再地谢绝,再而三时却不开院长马洪的面子,才去驻华使馆应酬一下。钱钟书不无得意的说:“三个大使才请得动她! 5、庄子曳尾于涂

庄子钓于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待续)

执著篇

他们都是英雄,却因为错过了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死得窝囊!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个英雄

1


所谓大英雄,一者最赋正义感,二者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但善始不能善终者,必为千古遗憾!

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他们的死因,内因或刚愎自用或优柔寡断,外因却皆为错过了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所致!怎一个冤字了得—— 一、变法图强却遭五马分尸的商鞅 死因:

战国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异军突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改革触动了既得者利益,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 点评: 秦国因改革强大了,统治者一边享用着改革果实,一边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气而把改革者五马分尸,中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大抵如此。

如果商鞅学会妥协他就不会“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协了也就没有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了。可叹商鞅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错过了“及时闪身他国”的良机,为老子(秦孝公)效力,却死在了儿子(秦惠王)滚滚车裂下。 二、死在伯乐手中的一代将才韩信

死因: 西汉初期,有人向刘邦老婆吕后告发大将军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

点评: 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汉马功劳的大将军韩信,对向刘邦推荐自己做大将军的伯乐萧何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对萧何的话比较听信,没想到自己就死在貌似忠厚的伯乐手中! 其实,聪明的韩信未必不知朝中有人加害自己,谋士蒯通劝他:你把项羽灭了以后,刘邦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最佳选择是三分天下而王之——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汉朝的历史就得重写了。

可是大将军太相信有知遇之恩的、大奸似忠的萧何了,结果死得好不窝囊! 三、为君分忧却被“清君侧”的晁错

死因 晁错死在自己得意门生汉景帝刘启的腰斩屠刀下。

从提出削藩策的开始到正式宣布战争,再到七国之乱形势严峻,晁错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家,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是他的徒弟景帝呕心沥血,付出一个忠心不二的臣子该做的一切。然而,他却想不到,为了平息众怒,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所引以为傲的徒弟,在重重压力之下,决定用他的死妥协藩王。

点评: 晁错的死比商鞅还要悲惨,他是活活被自己倾注一生的君主出卖杀害的。如果晁错学会“讨好上下”、明哲保身,他就可能富贵一生,但文景之治的辉煌历史就得大打折扣!



晁错之死,向历代改革者再次发出一个另类警戒:君主从来都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当棋子的人面兽心者,别相信极端冷血的皇帝的话! 四、错过统一大业、功败垂成的关云长 死因:

用兵攻魏穷追猛打,不屑交吴两面受敌,用人不当麻痹大意,突遭偷袭败走麦城,一代忠勇化身死在自己最鄙视的“吴狗”刀下。 点评:

在“三国归晋”之前,本来蜀汉刘备是有机会一统华夏的。但致命的败笔就在关羽北伐失利、痛失荆州上。

当初诸葛亮“隆中对”上说得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是一幅多么好的一统天下画卷,当时机会也出来了,可惜毁在刚愎自用的关羽手中! 五、鸠占鹊巢、被密友暗杀的瓦岗军创始人翟让

死因: 翟让是隋末农民起事中瓦岗寨首任寨主。魏公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视李密为密友。但心理阴暗的李密以怨报德,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 点评:

作为第一个带领人马杀下山去反抗朝廷的瓦岗军首领,翟让无疑是个让统治者惊心动魄的英雄。可是过多的匹夫之勇、意气用事使翟让失去了成为一代开国之主的良机,更致命的是他所托非人,看错朋友害了性命!

六、光复国家功亏一篑、被其主秘密处死的岳飞

死因: 正在北伐有望成功之时,南宋小朝廷皇帝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朝覆命。遂未加正常审判,将民族英雄秘密处死于临安风波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这位民族英雄最后的遗言。

点评: 千古一叹,忠勇品质固然可嘉,但愚忠害人,已是泪洒千年。

岳飞之死,每每令我悲叹这些遗恨千古的“圈养英雄”!也每每令我沉思,当背叛成为一种品行固然可耻,但具体开来也要看背叛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物,尤其你的背叛是针对昏庸嗜血的牧人拒绝“圈养”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觉醒! 七、死在本国人千刀万剐下的卫国英雄袁崇焕

死因: 明代卫国英雄袁崇焕,文武全才。宁远之役,名震天下。国以“长城”誉之。但外虏反奸,明帝崇祯自毁长城,以凌迟处置。愚民食肉,拍手称快。 点评:

2


遥想卫国英雄袁崇焕将军,如果不是对昏庸无道之君过于迷信,如果对加害有所察觉而拥兵自重按兵不动,岂会白白断送了性命?又岂会让后金铁蹄肆意屠城? 倘袁公不死,“甲申三百年”历史或可重写! 八、对犬儒官僚抱有幻想而被出卖的谭嗣同 死因:

“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为协助清帝光绪推行新政游说军机大臣袁世凯“勤王”,其时袁世凯慷慨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却旋即出卖谭嗣同,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谭嗣同被捕入狱,北京菜市口遇害,就义时年仅33岁。

点评: “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应该盛赞谭嗣同“死得其所”,但是他的直接死因却是因为被出卖。不可否认他书生意气、对犬儒官僚袁世凯抱有幻想。他视袁世凯“最为莫逆”,却被这个“莫逆”踏鲜血以求官! 九一个被假象迷惑而被害的宋教仁

死因: 执意“议会”文制总统的先驱。正当国会选举中获多数、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之际,遭当时已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所忌、在上海火车站被袁贼派人刺死。死时年仅32岁。 点评: 作为一个官僚而不是政治家的袁世凯劣迹斑斑,却总是有些仁人志士对他一厢情愿地寄予希望。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景仰的一位“文人英雄”。如果他早早看清袁世凯、与孙中山并肩讨袁,袁世凯未必敢要他的命。他的死告诫同仁:与袁世凯谈民主无异与虎谋皮、与这样的大盗过招不能仅仅醉心“文” 英雄的一生既执著又无奈。

议论文

说“安”

“安”字有很多含义,其中之一便是“安逸”“安逸”其实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点出“安”的具体含义,即引出论点)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一种安逸;“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安逸;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的一杯清茶、一壶酒也是一种安逸。安逸是一种释然,是一种随心,是一种大风大浪后的平静与享受。

佛祖释迦牟尼放弃自己王子的奢侈生活,宁愿漂泊于世,苦求真理。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到完善。他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安逸。这样的安逸不同于安于现状,是他在艰难的自我否定与自我升华中寻得的。这样的安逸也不等同于安乐。他在找到完善的自我之



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巡游世界、暗渡众生。因此,安逸,是找到真理后内心的平静,是修行自我后无私的奉献。(划线部分是引申的部分不可少)

陶渊明抛下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归隐田园。无论是他曾幻想的武陵桃花源,还是他自己所经营的“草屋八九间”,他都在追求一种安逸。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想让物质的铜臭味破坏他心中的圣境。他的这份安逸,有别于一些人的逍遥快乐,有别于一些人的事不干己,而是希望回归农村的质朴、纯洁,回归人类本性的善良与自然。

李白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后人眼中的他,没有被官场失利的阴影所遮蔽,而是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万丈的诗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传百年,世人称赞,又胜过了多少苦苦追求一官半职,终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释然、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吗?不被名利所束缚,这份安逸,就是当时的皇帝也难以享有。没有这样的安逸、洒脱,李太白怎能留给后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句呢?

安逸给予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的一种态度。当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后,我们也许有了白发,也许皱纹爬上眼角,但此时,我们能够说,自己的能量曾经真正的释放,自己曾经真正拼搏过、付出过,即便没有来生,我们也不后悔。这时,我们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安逸,我们此时才真正能够微笑,能够宽容,能够无悔。(联系我们)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de243d580216fc700afd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