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

时间:2022-12-06 14:2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

作者:孙晓慧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年第04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公德

心理健康是个体各种心理要素整合的综合表现,主体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积极向上,自我感觉良好,不仅能适应当前的环境而且能主动发展自我,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综合各种标准及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够符合以下条件: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情绪稳定,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有意志力;反应适度;自我认知良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人际关系和谐;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人们面临难以招架的知识更新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既是每个人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创造力,适应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公共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准则,它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最低层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成员有道德舆论监督和精神感召作用。它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基本规范,是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一致性

1.目的上的一致。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可见两者均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成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前者更加侧重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后者侧重于社会精神文明的道德风尚的建设。

2.内容中有重合交叉。社会公德教育中的不少格言、警句,人在社会,敬业乐群,同舟共济,自重敬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与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是一致的。

3.工作原则的一致。两者的对象都是有知识、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学生,因此都必须遵循做人的工作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如满腔热情、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性原则等。

4.效果是彼此协调的。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三个层面的完美整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因而心理健康与精神高尚、行为规范是密不可分的。马斯洛说过: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基哲学与道德原则。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进步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责任感、正义感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实上,一个遵守社会规范的人常常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其心理一般是健康的;同样,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差异性

1.具体目标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关系,重视个体的自然属性,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力图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信自强、自控自律,情绪稳定,适应社会,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社会公德教育则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其目标侧重在形成个人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品质和习惯,其本质仍是一个内化过程。它使教育者认同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成为一个有社会感和责任感的社会的人。

2.制约因素的不同。两者都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但前者更多地受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者阶级色彩较浓厚。西方文化强调和鼓励自我奋斗,重视个人的自由、权利与成就。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集体,认为个人的幸福应建立在集体幸福的基础上,比较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强调与社会保持一致。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受文化观念的影响。

3.方式和手段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由下而上,主要是帮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通过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来增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主要方法是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讨论、心理训练等,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推动个体积极思考,自我反省,促进成长。社会公德教育一般有统一的规划,采用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

4.核心问题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帮助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克服在成长中面临的形形色色的困难,增强承受挫折能力,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成长。社会公德教育则力求使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摒弃浮夸虚假、狭隘自私的观念,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行为规范。

(作者单位:牡丹江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eb4b1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