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7 17:0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导入】有人说,随便挑出一本中国古代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就能掉出很多的“月”字来,我们来试验一下。(拿出准备好的诗集,抖落夹在书页里的小纸片,将小纸片发给全班每一位同学。)现在我们大家每人手里都有一张小纸片,纸片上是带“月”字的诗句。下面我们来请部分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手里的诗句。谁手里的诗句是描写“圆月”或者“满月”的,请示意我。

(有学生站起来,分别讲述自己手里的诗句,老师点评,最后带领大家总结出“满月”的意象一般在诗中表达怎样的情感:孤寂、思念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名篇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看一下,同样是写“月”,本篇作品与史上其他作品有哪些相同或相异之处。

【初步认识】

1.解题: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曾经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后来这首歌在唐朝被编入宫廷乐舞中,称为大曲。那时候老百姓非常赶时髦,模仿宫廷乐舞传唱,但因为大曲的规模很大,于是老百姓就截取了《水调歌》开头的一部分,也就是《水调歌头》。后来老百姓觉得这歌词他们听不懂,于是就填入了新的歌词,是谓填词。总的来说,《水调歌头》其实就是古代流行歌曲的调子,《明月几时有》是这个调子下的一首歌词。

2.请学生们谈一下他们认识的苏轼和了解到的本词的创作背景,总结到“仕途不顺”“兄弟离散”上。

3.首先为大家播放一遍本词的录音,同学们注意根据录音订正不准确的生字词,根据课下注释基本了解词的内容,并整体感受一下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律。

4.找其他同学示范朗读,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制造意境。 【深入解析】

1.本诗分上下两阙,每阙又分成两层。下面我们进行逐层讲解。 2.第一层是从“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这一层中,作者做了一个动作——“问”作者问了哪两个问题呢?(生答)

明知道“青天”不会回答,作者为什么还要这么问?刚刚分给大家的诗词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谁的诗词是描写“问月”或者“问”的请举手示意我。(有1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请这位同学谈谈他对“问月”的理解。

通过讲解诗经中的“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引导学生们理解“问”的宗旨不是为了得到回答,而是在于抒发作者的一种内心情感——赞美。

3.第二层是从“我欲乘风归去”“何似在人间”作者面对这么美丽的月景,想要“乘风归去”,然而接下来,作者写到了自己的一种顾虑,“又恐高处不胜寒”,高处指的是(琼楼玉宇)天上的琼楼玉宇指的是月宫,如果是在人间的话,我们猜测一下这个“琼楼玉宇”大概是指的什么地方呢?(皇宫)

在天上和人间当中,作者选择了人间,因为人间不至于“寒”,人间有明月和影子与自己相伴,然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孤单到愿与影子为伴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寂寞、不寒冷呢?

这一层通过写作者在天上与人间当中的纠结,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在朝”和“在野”的纠结,反映了作者矛盾、挣扎的心里困境。

4.总结上阙的基本内容,找学生朗读,深入感受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感变化。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里写的是月亮的变化,实际上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哪位同学手里的诗词卡上有类似的描写?(“月移西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赶回家”——选自电

1 2




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为了救容嬷嬷而写的《不打诗》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挣扎和苦闷到达了一个极致,这种极致是怎样宣泄的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借月亮宣泄了自己的内心苦闷。

6.宣泄之后,作者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转入一种深刻的哲理性思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思索具有深刻的唯物主义精神,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类的主观情感变化为依托的。

思索之后,作者又联想到了远处的兄弟,在这中秋佳节之际,表达了自己对于兄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总结下阙内容,找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深入感受。 【总结】

1.梳理文章结构,找同学朗诵全篇,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 2.播放音乐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同学们欣赏音乐、自由品读,争取能够背诵。

十一、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问月············赞美·········愉快 上阙

天上?人间?·····矛盾·········挣扎

情景交融 怨月············哀怨·········痛苦 下阙

哲理思索········冷静·········平和

写景 抒情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3ae234bd64783e09122b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