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9 01:5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朱红伟

一、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诵读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

三、学习方法分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是我们的目的。

课堂上我首先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主动质疑,查找资料,讨论探究。我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拨的任务,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具体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提问点拨法。学生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知觉器官,听说读写结合,通过诵读、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四、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背诵本词,读出词的韵律美;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丰富的情感;品味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能理出欣赏诗词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理解内涵、把握情感、感悟意境。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预设



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展示诗句引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圆圆的月亮总让人想起故乡,想起亲人,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思。于是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咏月绝唱”,你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词呢?

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宋代的文学大家苏轼对月亮也是情有独钟。我们曾学过苏轼的一篇描写月亮的文章,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苏轼的豁达乐观的情怀。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苏轼,共赏明月清辉,品读经典美文。我们来学习《水调歌头》(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课件演示作者头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

2.解读课题(体裁)(课件演示) 介绍词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抒情诵月

1.范读(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配乐诵读 思考:听读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自读(想像画面) 3.生读评价 4.齐读思考

①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小序、上阙、下阙。

②小序交代了什么?序中的字是什么意思?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fb826f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