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内容范文 我是农家子弟,最早接受的是黄土文化教育。从我记事起,初一十五,随着虔诚的母亲,给佛陀上香。有无数次,我仿佛就在梦里看到一轮明月澄碧,天上仙女飞舞的裙衣。母亲说,千万不要传六耳,否则神经就关闭了。难道母亲看不见吗?这没有什么稀奇的。后来上了小学,一次体育课上,我走路栽倒了。我口念:阿弥陀佛。引起全班人的哄笑和教员的蔑视。从此,我成了哑巴。在任何场合,我不再说话。真的后悔死我了,我感到母亲的嘱咐很灵验,有些话语是不能被人共享的。否则招来嘲弄。当然,我的舌头宽,发音发不好,这也是我不愿讲话的原因。因为这样,却锻炼了我的心记。我现在还可以回想起来,与我有关的故事,话语,情节等等,长大了知道了这是超常的记忆力。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健康的大脑,也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很宽令人嘲笑的舌头。从而启慧了我的心智。 家里穷,兄弟姐妹七八个。上学除了穿着补丁衣裳,背着补丁书包,学习用具也是使用哥姐不使用的东西。好赖小学我和我姐、四姐都在西大庙读书,课间的时候,我找到她们,和她们轮换使用钢笔铅笔的。我的作业本,很少使用新的,父亲把姐姐使用过的作业本,反过来缝上一个新的纸面,然后写上我的名字,就是新的作业本了。因而我在课堂上,把老师的讲课内容都记在了心里。这样的习惯,保留到了现在,我很少做笔记。到了初中,一次一位教数学的李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做笔记。我说,我记得清楚,真的,我对什么也感到兴趣,从没有厌过学,逃过课。母亲经常鼓励我,别怕别人笑话穿的破,你肚里有好货。我记住了,我上学比的不是吃穿,比的是学习和遵守纪律。这就是我心中的学校课堂,想到父母每天的辛勤,想到每天贫困的日子,我没有理由不上好学,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 我的课外书几乎没有。后来到了初中,我学到了一篇《黄生借书说》。我才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在初三的时候,我才找一些课外读物。然而,我还没有读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对于《诗经》我更是孤陋寡闻。我记得在屯里中学,初三的语文课本仅有一篇《诗经》的文章《伐檀》。我的语文老师姓付,我记得那是个下午第一节课,正直夏天,因为每天中午放学后,我都得和姐姐们去打草,我家住在村外,等母亲做熟了午饭,就站在一处高高的土坡上喊我们回家吃饭,这样吃过饭,拖着疲惫的身体,要走上二三里地,才能赶到学校。自然上课要犯困。付老师拿着粉笔投我,我知道打盹了,我的眼再也睁不开,我趴在桌上了。付老师用黑板擦砸我,我才惊醒了。我猛地站起,高声念:坎坎伐檀兮。却引起了哄笑。 后来到了师范,开设的文选课中仅有三篇《诗经》的文章。分别是《关雎》、《氓》、《硕鼠》。那时我除了拼命学习,也发展了自己的爱好--文学写作。从我的家乡到另一座县城,虽然二百来里路。却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能每天闻到菜香,每天能够吃上一个白馒头。对于我来说,简直到了天堂。我上学的时候不到一米五,师范三年,我一下长到了一米七五。而且有了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因为接受的是教育,对于我这个农场村贫困的孩子,是一种生活的解脱,也是精神的一次飞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就像蜜蜂飞进了渴望的花园,每天把课外时间挤的满满的,用在了阅读李白杜甫曹雪芹巴尔扎克雨果等中外名家的书刊上。那是我想,这些用文字表达人生的作家们,他们当时在我的同龄阶段,他们在做什么呢? 于是我开始关注作者的简介,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的生活经历,作者的写作社会背景......这就是我我最早的史学研究吧。从而对我后来研究诗经台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当我读到诗经《关鸠》时,我看到毛诗序的注释。毛苌,古河间国人。被刘德献王封为献王博士。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注解。也是我从文字上和诗经毛苌结下的第一次缘。诗经列为儒家经学之首,与毛苌的传播必不可分。于是我想到了家乡的诗经台,那么毛苌与诗经台又是什么关系呢?我想到了大姨给我说的那位老神仙,想到了我何方中学的迷路,想到了哥哥和我在那歇脚的那个高高的大土疙瘩......毛苌肯定也居住过饶阳,他就是我心中的那个老神仙。这是生长在我心中的语言,这是建筑在我心中的宫殿,有一天我会寻根溯源,揭开这沉寂了两千多年的风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47bc8d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