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正确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二次复备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理解部分新词。 2.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前后关系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握课文知识情感,正确认识金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懂得用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心情,懂得用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诚实回答,相信大家都花过钱吧,那大家花钱买过什么呢?都花的是谁的钱呢?那大家有没有挣过钱呢?好,大家每天都要花钱,而且都没挣过钱,花父母的钱,那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从前有这么一个人,他也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没挣过钱,花父母的钱,而且花钱如流水,但是后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来自格鲁吉亚的童话,题目就是(齐读课题并板书)《一枚金币》 二、检测预习: 1、给带点的字注音。 仍然 逛街 辩解 苦差使 两俄里 筋疲力尽 省吃俭用 懒惰 受不了 (1)仍然、逛街、省吃俭用检查字音; (2)辩解:区分“辩”与“辨”; (3)苦差使:提问多音字读音; (4)两俄里:理解词义(大约两公里); (5)筋疲力尽:a理解词义 提问寓言故事的成语 (6)懒惰:a记字形 b反义词 c写两遍 (7)受不了:a检查字音 b理解词义 c用一句话说说有什么事让你受不了? 三、初读质疑: 过渡:是啊,《一枚金币》中的人物也和你们一样,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他们是谁呢?因为什么受不了? 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3、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描写了谁受不了了?为什么? 四、交流分享: 1、学生熟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总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小游戏)师: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听好了要求,我说一个词呢,你们马上把你们的第一感觉告诉我。听好了,第一个词, “太阳”!第二个词,老师不布置作业,生 “幸福”…… 好,下面我不说词了,看我从兜里摸出一样东西来,(师出示一百元钱)看到这一百块钱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可以买很多玩具。 我想到了可以买吃的。 我想到了这是刘老师工作挣来的……. 2.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对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枚金币》。(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回想一下,这篇课文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那么,谁还能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有着一个怎样的儿子呢? (板书“父亲:儿子:”)(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指导“懒惰”两字的写法。)看看黑板,从上下两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三、精读理解: 1.看来啊,这爷俩的性格,完全相反,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老爸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那么你们看看第三小节,面对这样一个儿子,这个老爸是一种什么感受吗? 生读:“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板书“受不了”) 2.(师情境引读,虚弱的声音)“现在啊,我就是那位老父亲,唉!我年纪已经很老了,可我儿子整天还是那样子。有一天,我生病了,这个家伙却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躺在床上,把我的老伴叫来对她说,诶?我会对她怎么样说呢?” (先抽生读){再听我读}: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生气、无奈、伤心、失望、痛苦……)地说:“{老伴啊,}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是不 要给儿子,这{那}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咳、咳、咳……气死我了!” 3.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就带着你们的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四、母亲的袒护: 1.同学们想一想,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又会有一个怎样的母亲呢?好,别急,我们先来分角色读一下第4到第20小节,我呢来当这个老父亲,谁来当我的老伴呢?那谁又来当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呢?好,其他同学来读旁白。 2.面对这样的母亲你有什么看法吗?儿子为什么每次都笑着走开了呢?他在笑什么呢?(生答好,师补充:你看这老头,多傻啊,把金币朝火里扔,你以为合着我傻啊?我才没那么傻呢!……) 五.品读儿子“受不了”: 1.看来啊,这样的儿子搁谁家谁也“受不了”。不过呢,我却发现课文里却出现了一次儿子也“受不了”,(再次板书“受不了”)看看黑板上面的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懒惰、花钱如流水——“受不了”) (1)儿子“受不了”什么 ? (2)儿子那么懒,又花钱如流水,他有什么可“受不了”的? …… 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恩,你们问得都很好,不过归根结底,就是一 个问题,那就是“儿子为啥也会受不了啦?”好,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后学习。边读边勾画,读完后小组内可以讨论讨论。 (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选出重点发言人,其他同学补充。) (1)好,我们来看一看,课文里哪个地方也出现了儿子也受不了啦? (抽生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A.他怎样地叫道?(生读句子)谁能从这个“叫”字里面听出了什么?(听读、学读、谈听出体会后读。) B.这里呢,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前面两次儿子都是“笑着走开了”,而这一次却是“忙跑到火炉前,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你从儿子的动作变化里体会出了什么?(抽生)别忙,我不让你讲,请你带着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抽另一生)你从他的动作和表情里看出了什么?诶,我也不让你讲,请你学着他读一读,告诉我们你看懂了。(抽第三生,谈体会后学读)好,同学们,放下书,一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起站起来,象他们那样,带着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喔嚯!) (2)那么,我问问大家,什么样的活儿才称得上 “当牛做马”、“苦差使”?他到底去做了哪些事情,会让他受不了? (抽生读)“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A.恩,他帮着这个收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在这整整一个星期里,想一想,他还会帮人家干了些什么?会吃了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 B.这一个星期对这个儿子来说,确实很难熬。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的心里难道不会想些什么吗?你的思想,不会发生了什么转变吗?(侧重思想转变过程。) (3)好,就带着这些感受,我们一起来读第21节到26最后。(师生轮读“妈妈晓得事情不行了……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六.理解父亲的用意: 1.看来啊,这个儿子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改好了,因为他已经着急地大声叫起来了, 这时,他的老父亲才不紧不慢地说(读!生一起接读):“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那么,你从父亲意味深长的话里听出了什么?(读出心情变化)板书: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二次复备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我想啊,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了父亲 的用意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想对那位老父亲说点儿什么,也想对那位曾经的母亲说点儿什么?好,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动笔。 七.回顾全文,点明题目: 1.这一次,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你还认为儿子挣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生:不仅是金币,更收获了一个道理…… 2.那你们再看看这一百块钱,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收获…… 3.收尾:好,我希望如你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很多很多的钱! 八、作业:收集有关金钱的名言: 九: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辛勤劳动 懒惰 省吃俭用 花钱如流水 父亲 受不了 儿子 扔 挣 劳动获取金钱,珍惜劳动成果 教后小记: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二次复备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9689f4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