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文地理学随笔有感

时间:2022-04-10 21:3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人文地理学随笔》有感

在上周的《人文地理学方法论》课堂上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不是人文地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或者将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恰恰相反,我们的代课老师刘老师却让我觉得仿佛有一层又一层的面纱需要我去了解,去深挖。刘老师很恬淡很静谧很自然,又感性又理性,不知道我有点说不太清楚了,总之,她启蒙我们真正地爱上人文地理这门学科,从兴趣入手为我们引导了很多例子,推荐了很多书目,介绍了一个视频,打开了我对人文地的一扇新的窗户,或许,这门学科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

我开始阅读这本随笔时,因为书名的原因总觉得这或许会是作者唐晓峰自己的地理感触,跟以往那些抒情散文或许区别不大,又或者这是作者无病呻吟故意卖弄才华,心中浮想联翩,不过总归要与作者的真正心理世界见面交流。以一种好奇又随意的态度,我开始第一次阅读这本《人文地理学随笔。我注意到作者有前言,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先看看前言后续之类的全书简介,所以在读到作者对于自己这本读物的自我定位与评价时,我似乎开始明白了这本书到底在讲述什么,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的人文地理学思想等等。作者唐晓峰没有就某个人文地理概念做具体的阐述,没有用晦涩深奥的语言解释某个人文地理现象,他站在人文地理的角度,又站在历史地理的角度,又站在客观局外的角度,对一


些现象进行阐述。

诚如作者所言,上篇的随笔内容较短小且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积淀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以第一篇中国最早的地理记录——几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为例,甲骨文的研究应该归属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就甲骨文的发现,铭文的内容结合前人的分析研究就甲骨文与人文地理的研究范畴结合起来,中国的地理起源问题由此展开论述。地名在甲骨文中的出现证明了地理知识的渊源问题。甲骨卜辞中的异地同名现象,甲骨文中的自然山河名称,更重要的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名称问题,所有这些揭开了中国的地域起源问题,文明起源最早时间问题,甲骨文发现研究代表了中国最早的地理记录,即使是最原始简单的表述,但是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划下了深深地印记。作者的随笔是自由的描述又是严谨的分析。

在本书的下篇中,我在阅读中会有吃力地感觉,同时更多的萦绕在脑海的是书中作者提及到的与人文地理相关的作者曾经阅读学习过的书目,作者对一些人文地理学者的态度观点,作者本人发自内心的对于人文地理这个学科的认知以及感情。以《我最热爱的是中国》为例,作者在这篇随笔中提到对于中国人文地理作出重要贡献却被国人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美国大地理学家葛德石。我不敢妄自揣测,


作者是否对葛德石的生平做了详细的了解,或者作者对于这位地理大家是否有特殊的感情。以我个人之见,作者唐晓峰应该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涉足的领域肯定不是我目前所能想象的,他不是仅仅局限在国内外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上,他从各个方面从更高的视角看待人文地理内容,诠释人文地理现象,评价人文地理学者的观点。截至目前,让我兴趣盎然的是葛德石到底是怎样的学者,他的观点是什么,他著述了那些关于这一学科的书目。我深感自己在知识上的缺乏,深感自己对于人文地理的认识观还仅仅局限在一些国内的教材课本,只是局限性的速记硬背一些地理概念,对于人文地理的起源,发展,中西的各自观点理论,代表性的学者专家一无所知。感触最深的是地理工作者需要大量的文献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地理实践操作,到生活中去发现人文地理的现象,解释人文地理分布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学科角度,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做出决策。

我觉得应该是学习的越深,涉足的知识越多,自己的对于某个领域的见解更通俗易懂,更自觉化,更像自己的思维观念中的组成物。要阅读的书还有很多,要实践的还有更多,所以在人文地理这门学科里,希望和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真正的成为嫡系地理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11e3bc58fb770bf78a55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