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引言

时间:2022-04-10 21:3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P360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境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P358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诗格》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诗品》 “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情景相融而莫分”范晞文《对床夜语》 “景生情,情生景”王夫之《姜斋诗话》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沧浪诗话》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刘勰所言‘意象’,作为文和艺术‘神思’的一种活力四射的内心图景,已具有相当纯粹的美学意义。”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P537 ‘独照’者,默然运思也;‘窥’,内视、反思也” 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P537 “内审美指与不离感官的感官型审美相对的无感官直接参与,无对象的内景型、想象型、志型审美。王建疆《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论文[J]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学版)20061

意境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的统一。”李泽厚《意境杂谈》[N]光明日报19570609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于天地之外,别够一种灵奇。”方士庶《天慵庵随笔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亘重光《画荃》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钟嵘《诗品序》

“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皎然《诗诗议》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孔衍栻《画诀》 ‘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就是‘意境’的美学本质,”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P276

“意境就是准宗教主体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家园,就是主体为自由心灵而创设的独特(即审美的)而又广阔的精神性空间。”薛富兴《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J].文艺研究,19981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乐本》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传》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殷璠《河岳英灵集》

“夫诗人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皎然《诗式》 “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境字与景字不同,景字闹,境字静,景字近,境字远;景字在浅人面前,境字在深人眼底。金圣叹《选批杜诗》卷一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王国维《文学小言》 “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无词境,即无词心。”况周颐《蕙风词话》

“意境者,文之母也。一切奇正之格,皆出于是。不讲意境,是自塞其途,终身无进道之日矣。”林琴南《春觉斋论文应知八则》

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樊志厚《人间词话乙稿序》 “虽离方而迿圆,期穷形而尽相。”陆机《文赋》 “思与境偕”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 “”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出自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71eb47336c1eb91a375d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