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神州:中原地区 1、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 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望神州”开篇,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一思绪之绵长。 “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效果:既是词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表达胸中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修辞:设问,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对南宋命运的担忧。 比喻,把千古兴旺,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对南宋命运的担忧。 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修辞:借代,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借典抒情的表现手法,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隐含着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希望有像孙权那样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抒发了慕古伤今、忧愁怅惘之情。 问答: 1、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a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 b敢于和曹操、刘备抗衡。 c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收复实地的投降政策的愤懑,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含蓄表达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3、本词望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片:写登楼所望引发千古兴亡的感慨。 下片:写对古代英雄孙权的追慕。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古讽今的写法,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也隐含对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的嘲讽,饱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6、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7、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请结合这首词分析其语言风格豪放的特点。 示例一: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推进,气势越来越强,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 示例二: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诗意,“天下英雄谁敌手”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两次用《三国志》曹操典故,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格调昂扬。 示例三:“神州”“满眼”着眼宏达,“千古兴亡”“不尽长江”悠远绵长,“万兜鏊”“坐断”“英雄”都给人雄壮豪放之感。 例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14d29c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