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译文:黄琬小时候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认为极其与众不同。 注解字词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特别。 ⑥如:像 ⑦为:担任 ⑧爱:喜爱 ⑨应:回答 ⑩奇:认为与众不同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黄琬(东汉末年大臣)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今安陆北)人。中后期名臣,太尉孙。 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遭二十余年。直到(178年—184年)末年,才为太尉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184年—189年)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历任、。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进封阳泉乡侯。因与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不久拜光禄大夫,转任,与司徒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遇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8e7ab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