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敬业与乐业

时间:2022-05-25 14:06: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 敬业与乐业



目标导航

1.反复朗读,积累经典语句和格言,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学习举例子和引用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演讲词的写法;

3.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敬业”,即责任心,是对“业”的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能从中领略到趣味。题目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题,表明作者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关系展开论述,阐明观点。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3.写作背景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8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做的一次演讲。当时作者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回国后,立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他所阐述的观点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4.知识链接

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文本解读

1.开篇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揭示题目由来,进而揭示全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第二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是过渡段,引出下文的论述;内容上,强调了“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3.第三段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事例论证。举出百丈禅师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样写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第五段作者在文中提出学生“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那么,你将如何回答呢?

职业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我能够从事何种职业是从我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的境地来看的,所以我在获得一份职业后,会对自己拥有的职业抱着“敬”的态度,然后努力从工作中找出乐趣来,努力把工作做得圆满。



6.第六段段中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7.第六段在作者看来,“天地间第一等人”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第七段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引用曾文正的话说明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述了“敬业”的重要性。

9.第八段开头写了作者与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用对话方式的好处:一是更贴近生活,使语言更通俗活泼,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是生动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态度,为下文论述“乐业”的观点做好铺垫。



10.第八段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最苦?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一,等苦人是无业游民,因为他们无事可做,身心毫无寄托;第二,等苦人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因为他们找不到职业的乐趣。



11.第八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12.第九段怎样理解“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第一,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积极投入地把它做好;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一味叫苦,要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疑难探究

1.本文主要围绕一个“业”字展开论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业”的含义?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人们所理解的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


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业”并不局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本文的“乐业”精神? 在一般人眼中,“乐”与“苦”是相对的,人的生活目的是追求快乐。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苦乐,应该苦中求乐。孔子曾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苦与乐本身并没有界限,而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在一切苦中,都包含着乐的成分。

“业”必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但在实现“业”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一般人眼中的“苦”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如果这时畏缩不前,为苦所击溃,则无可挽回。然而,真正领悟了“苦”“乐”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人,则一定能够乘风破浪,“业”有所成。

总之,正如作者所说:“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乐业”是一个人理性成熟的标志,是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3.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这一衡量标准吗?为什么?

看法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是合理的。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个标准立足于现实,不好高骛远,容易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

看法二: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不够合理。做出大成就者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克服困难,充分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作者的这种观点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借口,削弱他们寻求成功的积极性。

看法三:对这个标准,人生观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说,那个时代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人生哲学的话,那么这一标准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因为现代社会更提倡主动进取、敢于挑战的人生观。



写作特色

l.引用论证的运用。

这篇演讲稿引用了大量材料。儒家的《礼记》《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等人的话,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的话,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多用口语,体现演讲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是,“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语言通俗。例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3)结合演讲时的具体情境,注意和现场听众交流。例如:讲演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3.清晰的写作思路。

开篇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流畅,使人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d9e31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