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一笔不珍重 作者:周华诚 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2年第05期 那日在家煮面,看到碗底有个字:全。 从前的碗,比现在的有趣。它们会记住主人的名字。村庄摆宴席时,会有男人擔着箩筐挨家挨户借碗。宴罢,又有女人围坐一处,一边洗碗,一边大声说笑。然后,各家的碗会按照碗底的字号,准确地回到各家。 童年的记忆中,曾见父亲用一枚钉子、一把锤子,叮叮当当敲着,在碗底凿一个字。那是家里新添置了碗具。父亲的神情认真而郑重。我仔细观察凿在碗底的字,发现其与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字近似——都由点构成;数了一下,那个“全”字,一共有48个点。 父亲现在很少写字。从前父亲提笔写字,一是为村人写信,二是“号”农具,三是过年写春联。春联现已不写,信更是少见,唯大大小小的箩筐、风车、打稻机、竹簟、犁具上,还时常能见到父亲的字迹。 打稻机上写的是:“颗粒归仓”“五谷丰登”“一九八六年,周全仔办”。风车上写的是:“去浮存实”“公元一九九○年办”。 父亲上到高中,毛笔字写得不错,至少比我好很多,不仅给自家“号”字,村里乡邻新置办了农具,也会请父亲去帮忙“号”字。乡人对于农具的态度是很珍重的,一席竹簟,一只箩筐,一条扁担,也都会“号”上字,写上某某年春或秋,某某某办。每每此时,总见父亲一笔一画,郑重其事,似乎生怕哪里一不小心写错。 我把农具上父亲的字迹拍了照,发在朋友圈中。结果,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总徐老师看见父亲的字就说很喜欢,要向父亲讨一幅字。我在乡下住着,想起一首诗来:“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我特别喜欢诗中意境。父亲握惯锄柄的手,又拿起毛笔,第一次在很好的宣纸上写字,他就认认真真地写了“村径”两句。 隔日,给徐老师寄出。没几天,徐老师收到,又回寄了两包日照的春茶。父亲当然是开心极了。 现在大家很少写字了。前天,我去餐馆吃饭,服务员太忙,半天没有过来招呼,我便拿起点菜笺,一边翻菜谱,一边写菜单。闲着也是闲着,就写出了一点挥洒笔墨的味道。结果,一不小心,把菜点多了。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若是餐馆在每张桌上备好笔墨(钢笔也行,当然最好还得是毛笔),由客人自写菜单,那一定会很有意思。现在,人们用多了电脑,写字的机会反而难得。餐馆用平板电脑点菜,我看并非什么创举,让客人回归原始,用笔墨写字点菜,才算有意思。 2016年8月,我和一帮朋友重走日本匠心之路。有一天,我们在京都一家很有名的日料店用餐。那一顿饭,花样丰富,品目繁多,大家吃得极有滋味。饭毕,我们便想着跟店家要一份菜单,留作纪念。服务生答应着,退出去了。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服务生与老板候在门边,给每个出门的客人奉上一个小信封,里面装着的,居然是店老板亲自用毛笔手写之后,又复印的一份菜单。菜单上,每一道菜,哪怕小至凉菜,其食材与制法,都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虽是日文,也可以看懂。老板在门边相送,给每一位客人鞠躬,那细致与珍重的神情,令人十分感动。 前些天,在家帮着父亲整理农具,我看到农具上父亲的字迹,历数十年光阴而依旧鲜明。那一笔一画的字迹里,无有一笔不是珍重的态度。我又想到父亲对待土地、对待庄稼,也无有一日不是珍重的态度,不禁在心中生出一种敬意来。 (选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周华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 鉴赏空间 —— 《台阶》通过台阶这一物象,为我们展示了父辈的奋斗和追求,理想和尊严。本文则是从父亲的字出发,表现了父辈对自己生活的细致严谨、珍视尊重。生活用品及农具上的所有字迹,都见证着父亲认真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态度值得今天生活在智能化时代的人们深思。两篇文章中的“我”,都表达了对父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多多对比、思考。 —— 读有所思 —— 1. 赏析文中画线句。 2. 概括一下文中体现“珍重”的事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fb970c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