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套圈游戏 编者小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数学网三年级奥数题栏目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有关三年级的奥数类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小平玩一种套圈游戏,可以套3种动物玩具:小鸡、小猴、小狗。规定套中小鸡一次得9分,套中小猴一次得5分,套中小狗一次得2分。王小平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一个小动物玩具,每个小玩具至少被套中1次,他共得了61分。那么小鸡被王小平套中了几次? 分析与解 题中告诉我们,王小平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一个小动物玩具,每个小玩具至少被套中1次,共得了61分。这样,王小平套了3次就会得到9+5+2=16分。他还要套7次,要得到61—16=45分。 王小平还要套的7次中,不可能7次都套中小鸡,也不可能6次套中小鸡,因为套中一次小鸡得9分,套中7次、6次都会超过45分。 再想想,45÷9=5,是不是又套中了5次小鸡呢?也不是。前面各套了1次小鸡、小猴、小狗,共套了3次,现在又套了5次小鸡,前后共套了8次,已经得61分了。 假设这7次中套中小鸡4次,又得36分,还差45-36=9分,还要套3次。如果1次套中小猴,得5分;2次套中小狗,得4分。这样套3次又得了9分,合起来正好共套了7次,得第1页/共2页 45分。 由以上分析推算得出:这10次中共套中小鸡5次。 是不是还可能套中小鸡4次、3次、2次、1次呢?经过推算都不行。因此得出:王小平共套中小鸡5次。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答:小鸡被王小平套中5次。 第2页/共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10a9d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