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婚姻市场诈骗:现状、原因与应对之策 摘 要:近年来农村婚姻市场乱象丛生,严重危害农村青年婚姻幸福及农村青年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农村婚姻市场诈骗现象为视角探究农村青年婚配问题,通过结合当前河北省农村青年婚姻诈骗问题的现状,分析农村存在婚姻诈骗现象的根源所在,最终从加强农村婚姻诈骗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法律体系等三方面提出解决农村青年婚姻诈骗问题的路径,以期为规正农村婚姻市场提供多元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村青年;青年发展;婚姻市场;婚姻诈骗 一、农村婚姻市场现状 婚姻诈骗是指预谋犯罪个人或团伙选择择偶难的中青年或离异者为诈骗对象,以其结婚成家的心理弱点向其索要大额彩礼,以结婚为由诈骗受害者钱财,钱财到手后再以感情不和为由离婚或寻机逃离的现象。当前农村婚姻市场诈骗“乱象多”,主要表现在婚姻诈骗团伙作案频繁、诈骗形式花样不穷等诸多方面,这使得农村地区婚姻市场弥漫着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扰乱民生,危害到农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婚姻诈骗多以团伙形式出现,分工明确,采取事前串谋、内外勾结的手段作案,涉案犯罪人数众多,参与诈骗的女青年年龄大多在20至25岁之间,未婚,家庭地址、通讯号码真实,甚至女青年的父母也参加,由于被骗男方的媒人是当地人,被害人往往放松警惕。其次诈骗手段隐蔽化,不容易让当事人发现受骗。他们将诈骗伪装成婚姻介绍费,列入民事纠纷以应对事发逃避法律惩罚。典型案例是当地媒人寻找本地大龄未婚男青年,外地媒人寻找其当地熟悉的未婚女青年,女青年假同意恋爱或结婚,待获得对方定金或彩礼后,再以其它缘由离开对方,经过几番周折,不予退还金额。最后,农村婚姻诈骗形式花样多,大多以金钱骗婚为主;但随着近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网络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又衍生出网络婚姻诈骗和电信婚姻诈骗。 二、农村婚姻市场诈骗乱象存在的原因 从婚姻法律层面看,一方面婚姻法律体系不健全使婚姻诈骗分子钻空子,婚姻市场相关法律执法力度不够使诈骗现象不能斩草除根。另一方面,法律普及程度低造成了诈骗当事主体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不足,表现在对婚姻诈骗不能有准确的认定。诈骗者将婚姻诈骗视同一般违法行为,存在畸形幻想。受害者则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利,将婚姻落成了买与卖的关系;中介人则严重不负责任,职业道德败坏,对婚姻诈骗认识不足,三方综合因素所致婚姻诈骗现象频发。 从人口学角度看,农村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造成大龄青年婚配难。在某乡镇调研访谈中了解到该镇男性公民有7472人,女性公民有3949人,男女比例为190:100。而20周岁以下的男女比例为160:100,已经是非正常数值。婚龄按22岁 -50岁计算,将有约1200名男性公民要从外地讨老婆才能平衡。从全镇来看,这个数字就形成了巨大的“买”方市场。从商品经营规律来看,只要有市场,就会有交易,这使婚姻买卖成为可能,同时也给婚姻诈骗提供了温床。 从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角度讲,部分农村落后的封建小农思想盛行,先进理念接受程度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在农村,“男儿必须传宗接代”的观念一直是思想痼疾,这是导致婚姻诈骗现象存在的思想根源,给犯罪人提供了作案机会。在调研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婚姻诈骗发生过4例,而且受害者均是大龄青年,家境过于贫寒,文化水平较低,对“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存在固有认知,必须要结婚生子才对得起祖宗,不惜代价去寻找结婚对象。 从市场监管视角看则归因于农村婚姻中介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防护网和稳定器。由于农村婚姻中介市场缺乏严格的市场监管,准入规则执行不严,司法执法力度不够,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不负责导致诈骗犯罪分子混入市场实施诈骗,给青年及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急需加强婚姻市场监管以营造良好的婚姻生态。 三、农村婚姻诈骗现象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农村婚姻诈骗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严防婚姻诈骗宣传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提高防止婚姻诈骗的意识。宣传形式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及各种社交软件,重点对典型案例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剖析、讲解,让他们切身感受、引以为戒,提高婚姻防骗意识。同时向群众宣传防止婚姻诈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抵抗诈骗的辨别力和防御力。 (二)强化流动人口盘问、核查。农村地区在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上相对较弱,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弥补外来人口管理漏洞;同时强化警民联合,善于发挥群众的力量,地方民警和村干部、群众要互动联合,积极协作,多多配合,确保警民沟通联系渠道无障碍,以严厉打击、震慑此类犯罪。 (三)完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婚姻诈骗。我国对婚姻诈骗类案件尚还未做单独立法规定,国家层面可参照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将婚姻诈骗从普通诈骗罪中独列出来,单独对其作细化规定以便于给犯罪者合适的法律制裁。司法机关应根据案情的影响程度、危害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量刑幅度,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参考文献 [1]孙琦.农村大龄“剩男”婚配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王晓慧,刘燕舞.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研究——社会剥夺的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7(02):117-129. [3]林欢欢.生命历程与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问题研究——以赣南L村为例 [J].青年探索,2016(02):74-80. [4]范成杰,杨燕飞.“无媒不婚”:家庭策略下的农村打工青年婚配模式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1):66-73. [5]施磊磊.農村青年的婚恋策略及其运作逻辑——以皖北Y村为个案的经验探究[J].青年研究,2018(03):68-76+9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7f1619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