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跌倒? 跌倒是指一种突然意外的倒地现象。跌倒在老年人更多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5∶1~2∶1)。不少老年人及家属对跌倒风险及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没有防跌倒意识,在老人跌倒后才后悔莫及。 2、跌倒造成的损伤 1.躯体损伤 跌倒引起躯体损伤率为10%,其中重度软组织损伤占5%,包括关节积血、脱位、扭伤及血肿;骨折占5%,主要是肱骨外科颈、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随增龄而急剧上升。据统计,80~84岁跌倒者髋部骨折发生率是60~64岁的100倍,而且后果严重。髋部骨折后3个月病死率为20%,死因常为长期卧床所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渡过难关,很多病人将终生残疾。老年人跌倒总病死率比无跌倒的老年人高5倍,如跌倒后1小时仍不能站起来者,其病死率还要高1倍。85岁以上老年人死于跌倒的人数(147/10万)明显高于65岁以下者(1.5/10万)。统计表明,跌倒造成的意外损伤是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 2.心理损伤 虽然90%跌倒的老年人并不引起躯体损伤,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约有50%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惧怕心理,因这种恐惧而避免活动者占跌倒的25%。因此,对跌倒的恐惧可以造成: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甚至卧床不起。 3、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1.内在原因 1) 长期危险因素: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痴呆、帕金森病、卒中、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精神因素(抑郁症)及其他因素(骨关节病、肌无力)引起的步态异常,以及各种原因(眼疾、足疾、神经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引起的平衡功能减退。 2) 短期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失血以及药物(降压/降糖/镇静安眠类)等。 2.环境因素 1) 物体绊倒、地面光滑、光线晦暗、携带重物等; 2) 穿拖鞋或不合适的鞋裤; 3) 家具摆设不当、床铺过高或过低、座椅过软或过低等。 4、为了避免老人出现跌倒,在日常环境布置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1.家中物品摆放合理,常用物品不宜摆放过高,避免老人因拿物品登高或被绊而出现跌倒; 2. 根据老人活动路线适当安装夜灯,保证夜间活动时照明; 3.卫生间洗浴设备进行适老改造,安装扶手、防滑垫、沐浴椅等,防止洗浴时因地面湿滑等环境原因跌倒; 4.避免高峰时段乘坐公用车辆,必要时家属陪同,并在上下车、车辆颠簸时注意搀扶; 5.尽量乘坐直梯并家属陪同,若乘坐扶梯时需注意避免因上下扶梯拥挤、推购物车等原因跌倒; 6. 雨雪天气避免外出,穿具有防滑功能的鞋靴。 7.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后,或因突然体位改变导致脑灌注不足而跌倒; 5、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1.加强锻炼身体 积极的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折风险,平时减少久坐,每周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及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比如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下肢的肌肉力量,从而有助于预防跌倒。 2.合理规范用药 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了解哪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头晕和困倦,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发生。 3.选择必要的辅助工具 使用长度合适、材质安全的拐杖,将拐杖或助行器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由于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后的重大后果,所以建议步态不稳或者频繁跌倒的老年朋友可使用髋关节保护器,它能通过吸收跌倒时地面给予身体的冲击力来降低跌倒后骨折的风险。 4.居家环境要适合老年人 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沙发不宜太软;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安装扶手;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以及防滑垫;卧室及过道等地方安装小夜灯;换鞋时使用高度适合的换鞋凳等。 5.合理膳食,预防骨质疏松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钙剂及促进钙吸收药物。通过晒太阳、身体锻炼防治骨质疏松,增强骨骼强度,降低骨折的风险。受疫情的影响,老人室外活动受到影响,晒太阳时长可能不足,可遵医嘱适量补充维生素D。 6.保持平和心态 老年人常见的“不服老”和“怕麻烦”心理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这需要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比如起床速度要慢,在穿过另一个房间时先开灯,在室内外行走都要穿鞋,避免赤脚或穿拖鞋。提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持平和的心态并鼓励老年人求助家人、邻居,主动解决生活上的需要,避免意外发生。 另外,建议老年人每年到眼科做视力检查,以降低跌倒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ad10eb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