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智子疑邻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75—前233)战国末期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韩非口吃,但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在秦遭李斯嫉妒、陷害,在狱中服毒自尽。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中心思想】 《智子疑邻》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原文】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原文 注释 译文 【宋】指宋国。【富人】富裕的人。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宋】有【富人】,天【雨】【雨】下雨(名词作动词)。【坏】墙坍塌下来。 墙【坏】。 毁坏。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筑】修补。 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盗。” 来。” 【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其邻人之父【亦云】。 说。 说。 【而】无义。表示承接【暮】【而】【果】大【亡】【暮】晚上。其财, 关系。【果】果然。【亡】丢失。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家】家里的人。【甚】很。【智】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这里意思是“认为……聪明”。 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其【家】【甚】【智】其子,聪明,【而】疑邻人之【父(fǔ)】。 【而】表示转折关系。【父】邻居家人干的。 的老人。 【赏析】 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积极方面(富人角度):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消极方面(邻人角度):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从邻人的老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这一层不说。这摆明了是批评主人家不对,同样的意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所谓“薄者见疑”。意即亲疏厚薄是一种妨碍,妨碍了主人家对真相正误的认识。 这则寓言见于《说难》篇,意思是劝说别人是何等的困难,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是被韩非当做一个事实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那些能够有助于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注意事项。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项之一,所以韩非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批评富人的 1 做法——因两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儿子是什么样的人老子自然很清楚,邻人是怎么样的人却不了解。这是怀疑的合理基础。一个重要细节是案发之前,主人对二人的建议并没有因为亲疏远近而厚此薄彼。邻人“见疑”是在案发之后。我们设想一番,墙坏和失窃之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半天时间知道这一事实并利用这一事实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广人稀,邻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动性又差,外来人口会非常引人注目。这案子交给美利坚、不列颠、俄罗斯或者爪哇国哪一家警察局,根据已有线索,这位邻人也必将是最重要的嫌疑人。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1.《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 末期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 ”。今存《 》五十五篇。(5分) 2.解释加点的字(8分) (1)天雨( ) (2)墙坏( ) ..(3)其子曰( ) (4)不筑( ) ..(5)必将有盗( ) (6)其邻人之父( ) ..(7)亦云( ) (8)暮( ) ..(9)大亡其财 ( ) (10)智其子( ) 3、翻译句子(4分)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宋人被盗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智子疑邻》寓意是什么?(3分) 6、“不筑,必将有盗”一句在文中作用是什么?(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人,世称“韩非子”,《韩非子》。 2.(1)下雨(2)毁坏(3)他的(4)修补(5)将会(6)老人(7)说 (8)暮晚上(9)丢失(10)以……为聪明 3.(1)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2)这家人认为他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干的。 4.原因有二:一是家里富有,二是“天雨墙坏”。 5.《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偏见往往使人理智混乱,看不清楚事实。 6.本句是故事的关键处,这是“其子”与“邻人之父”都说过的话,但因为亲缘关系不同,就遭到不同的对待;对其子是夸奖,对邻人之父则是怀疑。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c0a8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