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民的媒体话语权

时间:2023-03-23 12:2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农民的媒体话语权

作者:汪蕾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0

【摘 要】新闻媒体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是安定团结稳定环境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媒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赋予弱势群体(农民)话语权。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法律观念,增强他们行使话语权能力的同时,齐心协力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民 话语权 民生新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在向现代进军的过程中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人口约有8亿,进城务工人员已经超过2.5亿,他们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大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农民工应该受到重视,他们从农村走出来,带着梦想,希望能赚更多的钱改善家人的生活,他们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一个城市流向另一个城市。因为他们的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低,出卖劳动力是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宿命的成为弱势群体。而没有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是他们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他们普遍接受的是小学教育,这使得他们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而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地位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地位,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都是通过职业地位而比较清晰的反映出来。农民工的宿命,是一种不平等;这也是一种抗争,农民工不再是纯粹的农民,来城市淘金使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的教育;这也是一种希望,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实现愿望,以期改变农民工的宿命,让他们的下一代不再是农民工,而是城里人

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涉及他们的利益一般需要大众媒体为他们说出来,来自他们自身的声音是很微弱的。由于农民工话语权被边缘化,就更应该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责任感。社会主义的大众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新闻传媒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客观准确的报道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件,实现传媒的瞭望哨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此外新闻传媒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意见和呼声的渠道和空间。表达意见,发出声音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但是这种声音是通过媒体从业人员传播出去的。因此,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代替农民工群体传达他们的声音,为他们的利益呐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注农民工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实际上关于他们的报道和节目是少之又少。直到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2两会关注弱势群体才成为热门问题。首先是在现实的农民问题报道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却被边缘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农民问题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许多媒体,一提到农民问题,主角基本是领导干部,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们的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其次是农民问题报道所属资源的边缘化。每个省一般都有几十份日报,但一般都只有一份服务农民的周报。广电方面,目前我国开办对农节目的电视台只占总数4%,且节目播出时长不超过年播出总量的1%。即使是农民问题报道的所属资源,也在播出时间和刊载版面上被边缘化:从事农民报道记者的边缘化,数量非常少,比例非常小,甚至有许多媒体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记者。

究其原因,首先是媒介对经济效益的追逐和对社会效益的忽视使得各种大众媒介都着眼于公众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把追逐经济利益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媒体定位不当,给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太少。传媒本应是倡导平等和民主的先驱,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媒体都把自己看成是社会精英的代表。大多数新闻媒体都以城市人口作为主要接受对象,在新闻制作中,常常向高收入、高学历阶层灌输着优越感甚至精英意识,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往往居高临下,缺乏真正的平民意识和亲民风格。这样的媒体定位忽略了弱势群体对媒体话语权的强烈需求,造成了媒体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从而使歧视性语言有了滋生的土壤。

当前媒介产业化、商业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的要求。媒体要发展必须考虑经济利益,否则只能淘汰出局。这种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媒体栏目、节目的受众定位。现在各种类型的栏目节目的受众主要是精英人群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面向他们的节目才会有市场,有更高的收视率、收听率和阅读率。但是,媒体除了要实现经济效益外,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而且社会效益要成为媒体首要的追求目标。因为新闻媒体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是安定团结稳定环境的主要塑造者。媒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对于农民来说,新闻媒体的运作机制和过程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十分必要对他们开展适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在新闻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解决问题与应付社会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另外,关于农民的新闻报道,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人为本,即在传媒价值观上以人文价值制衡经济价值,在报道对象上突出普通老百姓(农民),在议程设置上突出民生问题,在报道内容和主题上突出民本位,在写作手法上突出人情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只有重视农民的话语权,尊重民意选择,才能把农村建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只有广大农民齐心协力才能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好。要一方面在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法律观念,使他们增强行使话语权能力的同时,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真正代表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倾听呼声,了解民情,体察疾苦,解决困难,依法行政。另一方面,记者、作家、演员、律师等阶层,要以为农民说话为天职,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知,跳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小圈子,代表农民行使话语权,多做些诸为民工讨工钱的好事实事,为民维权,为民请命,为民申冤,齐心协力维护好广大农民兄弟和父老乡亲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戴维·波普诺 著,李强 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王颖,《中国民工潮:关于打工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长征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亳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c1ad39011ca300a7c3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