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观

时间:2023-01-13 08:35: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所谓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自古至今,人们形容才子莫不说: 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泱泱中华,自先秦以来形成的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在这些作品中隐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其中,有一部旷世经典,不但在先秦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中国文学中也享有很高地位,是中国的发轫。它即是《》。

近日,滨州学院中文系王志芳老师在接受本网记者关于诗词歌赋的访谈中表示,了解中国的诗词歌赋,首先要从诗经说起,《诗经》是我国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此外,她认为,《诗经》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价值自不待言,但在那个文学还远没有走向自觉的时代,其社会功用价值却远远超越了它的艺术价值。可以说,《诗经》既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又是一部反映社会风貌的历史百科全书。 诗经,首先体现了我国政治历史上一种强烈的民本意识

诗经,首先体现了我国政治历史上一种强烈的民本意识王志芳告诉记者,《诗经》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对此,王志芳比较认可采诗说。即是采诗官游走于天下采风记录各地诗篇,以便天子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各地民情。《孔丛子·巡狩篇》就记道: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诗经》中记录有大量重视民生、关注和谐的思想内容,其重农裕民、敬天保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的民本观,以及适应时代进步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并对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11eae3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