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观 爱情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情感,而要究其本质人们往往却难以回答,但正是这种晦涩难明的感觉又最撩人心扉,以致千百年来无数人竞相追逐探寻。诗歌乃是我国从先秦时期开始便出现的文学形式,自此之后各代不绝,诗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直到如今依旧深受人们喜爱。诗歌高度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而爱情这一主题想必诗人不会错过,让我们去领略古代先民对于爱情的美好期许和向往。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向我们充分展示出先秦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诗经》305篇中约50余首表现了相思相恋,占据了如此之多的篇幅也正表现了爱情本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先秦时代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挚淳朴,自然浪漫,犹如山花般烂漫,赤子般无瑕。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被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足见其重要性,而诗文的内容却再简单不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了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随之便被姑娘的勤劳美丽所打动,从而生出强烈的爱慕之情,以致日夜思念难以入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那样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我并不想从什么写作手法或象征意义去理解这首诗,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这本就是民间百姓创作出来的歌谣,所要表达的并非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思想抱负,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人生经历。爱情便是这样的经历之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反之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校园恋情更是难以忘怀的情节,原因无他,仅仅是发自内心单纯的爱慕,而这份纯粹却在生活的打磨之后再难寻踪迹。《诗经》里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充分展现了礼乐制度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意表达的是对“伊人”的不懈追寻,作者穿过茂密的芦苇,顺流而下逆流求索,攀登险峻的高山,走过蜿蜒崎岖的道路,只为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遗憾的是阅完全篇我们依然没能见到“伊人”的庐山真面目。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而那位永远笼罩在迷雾之中的 “伊人”,或许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自我超越。《蒹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与众多诗词大相径庭,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对岸,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可望而不可即,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当我们深入去探寻时,却恍然大悟《蒹葭》的主旨并非只是爱情那么简单。“在水一方”代表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伊人”之境则是那遥不可及的至高境界。这境界正如我经常诵读的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般,“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如此境界是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可正是面对这样虚无缥缈的理想与期待,先民依然甘愿为其苦苦追寻。诗篇的思想高度已然超越了爱情,反映了人类对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永恒不变的追求。 《诗经》创作于先秦时期,是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先秦时期的诗歌乃诗乐舞相结合,可惜时间久远这些旋律都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我们难以再现远古先民的音容笑貌。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遗憾,我想当音乐与诗词相融时方能绽放异彩,而由《蒹葭》改编邓丽君小姐演唱的《在水一方》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展现出现代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向往。对于这首歌曲,我却更钟情于早期摇滚乐队轮回所演绎的版本,相比邓丽君小姐的缠绵悱恻,轮回的演唱刚柔并济更加贴合男性的情感心理,让我仿佛回到那个纯真美好的年代。对比先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aed865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