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甘蔗 对于故乡,几乎每个人都会都刻骨铭心的感受。拿破仑说,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嗅觉,他都能回到故乡科西嘉岛。因为那里的风,总带着一种植物的独特气味。我和他一样,在这个冷风阵阵、寒意浓浓的冬季,我又闻到了这种专属于我的特殊气味--故乡甘蔗的甜味。这味儿把我的情感和灵魂熏染得如梦如幻,常常感觉自己盈盈腾起,被这股味儿载着在浩瀚宇宙飘呀飘,再沿着味儿的源头缓缓降落,就回到魂牵梦萦的千里之外的故乡,兴奋地在一望无际密密匝匝的的甘蔗林里欢呼雀跃。 我们家乡虽然不是甘蔗的主产区,但是小时候,在皖西北的农村,家里几乎年年要种甘蔗,母亲说:不能让孩子们“着欠”(音,意思是眼馋别人吃东西),因此,家里种的甘蔗其实是我们的零食。 甘蔗的生长期比较长,往往要春种,到冬天才能收获。过了立春之后,甘蔗苗拔节而出,剑状的叶子丰神俊秀,蓬蓬勃勃,昭示着无与伦比的旺盛生命力。夏天,灌足了雨水的甘蔗苗迅速疯长,秋冬时节就是甘蔗的收获季节了。那时候我们每天一放学,就往甘蔗地里跑,钻到里面挑选粗壮、高大的甘蔗,抓住一掰,“啪”,非常清脆的一声响,甘蔗齐根断了。撕去叶子,在膝盖上一嗑,将甘蔗末梢折弃,“啪”、“啪”再在膝盖上折成几段,握住甘蔗在手心转几圈就算洗过了,边走边吃。或者,一次掰几根,揪住甘蔗头上的叶子拖回家,用刀刮干净再吃。有时,很顽皮,挑中的甘蔗,就地扯下叶子,用刀认真刮去表皮,砍去末梢,甘蔗还长在地里,一口一口去撕啃,想来未免太残忍,如果甘蔗有知一定非常的痛苦。 人们在收获甘蔗时,一般都是先打掉甘蔗叶。人们把甘蔗叶除掉后,那些甘蔗根根挺拔,它们裸露着身子站在冬天的阳光里,让蹲在林子里看着的我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里,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青纱帐--甘蔗林》的美景。与此同时,我心里头也有了甘蔗甜美的味道,那一根根甘蔗是辛勤劳作的成果。 当然新收的甘蔗也一时吃不完,这我们聪明的乡人也有办法。这时大人们往往会在甘蔗地里挖坑就地用土埋起来,埋在土里的甘蔗除了叶子会腐烂,一直到来年的清明节都保持着新鲜。在寒冷的冬天里,甘蔗的叶子被人们挽成了一小把一小把,然后变成了灶膛里呼呼燃烧的火苗,映红了我的小脸蛋,煮熟了一日三餐,温暖了我的童年。那个时候,姥姥教我吃甘蔗,她说:“吃甘蔗要从梢吃到根,会越吃越甜。”她还告诉我,吃甘蔗要吃完一根,不能只挑根部吃,否则,不甜的给谁吃呢?谁都知道甘蔗根部那截最甜。现在想来,这件小事实际蕴含着最朴素的人生哲理。先甜后苦与先苦后甜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选择与截然不同的感受啊。 每每回想起吃甘蔗的情形,都是美好的回忆。“甘蔗香、甘蔗甜,香飘西门外醉了我心田”“甘蔗长、甘蔗圆,长长的好日子一年又一年”等歌声时常在我的耳边回荡。看着那一根根的甘蔗,我心里也痒痒的,希望天天都能捧着甜甜的甘蔗吃。每次挑一根甘蔗,用牙齿撕开甘蔗皮,在嘴巴里吮吸几口,汁液顺着口腔直淌到喉咙,解馋的同时还想着再咬一口解渴。用牙齿使劲咀嚼甘蔗的过程就像是一种美的享受,等那甘甜的、冰凉的甘蔗汁流入心田时,仿佛就是在品尝人间美味,清甜嫩脆,甜而不腻,吃完一根还想再来一根。 故乡的甘蔗不仅特别甜,它还营养丰富,“冬日甘蔗赛过参”这句名言应该是最好的证明吧!小时候常听祖母讲,故乡的甘蔗是“药甘蔗”,生吃可以治消化不良,煮熟吃还可以整肠通便、消热解毒。也许是靠着甘蔗的陪伴和保护,从小到大我才很少生病。 长大后,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对甘蔗了解的更深入了。甘蔗是一种汁多味甜且营养丰富的食物,甘蔗中水分多,还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易易被人体吸收,还有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钙、磷、锰、锌等,其中含铁量最多,有“补血果”的美称,初次之外还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元素,而我国古代医学还将其列为“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性寒,入肺、脾、胃经,可以生津润燥、清热、下气、解酒、解河豚毒等,对于心烦口渴、反胃呕吐、热病津伤、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可以解夏暑秋燥。闲暇时也常读起些关于甘蔗的诗句,最爱是唐朝的甘蔗,落过薛能对杨贵妃爱情的叹息“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还有宋朝的甘蔗,凝结过苏轼怀才不遇的叹息“老境于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就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甘蔗,让人恍如隔世,却清楚地演绎着世间是非冷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320ae1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