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0ec079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