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驻军、驻扎 (2)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3)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通“供”,供给(4)渡河、防御工事 (5)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6)发语词,餍,满足。 2.(1)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2) 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3) 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1 . 通假字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其它重要实词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前为谢曰:谢罪。 左右既前:侍从。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荆轲废(废:倒下) 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接近、靠近 愿足下更虑之:改变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唯大王命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以次进:顺序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殿前的台阶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人无不立死者:马上 断其左股:大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②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③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 ④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 鸿门宴 一、(1)“距”通“拒”,“内”通“纳”;(2)“要”通“邀”;(3)“倍”通“背”;(4)“蚤”通“早”;(5)“郤”通“隙”。 二、(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出、入是两个词,指出去、进来;指意外的变故;(4)小人的谗言;(5)黄河以北(南);(6)两次。 三、(1)回头/拜访/但,不过/顾及,考虑;(2)承受/尽/优美的/胜利;(3)动词,出,制定。读“wéi”/动词,以为。读“wéi”/动词,做,担任。读“wéi”/动词,是。读“wéi”/句末语气词,呢。读“wéi”。 四、 (1)籍,名词作动词,登记;(2)目,名词作动词,看; (3)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4)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5)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 (6)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7)犒劳;(8)距离;(9)抛弃;(10)抄小路。 五、(1)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 (2)宾语前置句 沛公在哪里? (3)被动句 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4)本来就比不上,这将怎么办呢? (5)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6)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 (7)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8)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9)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10)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11)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8a7906d15abe23482f4d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