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2100字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琐碎事情,积累素材,通过阅读等形式去扩大个人的知识面,实现从阅读、模仿到个人写作的逐步转变,并融入自身的创新思维及想象力,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view-13033566.htm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如果教师自身对于作文教学认知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削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会对作文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应试教育的影响有所降低,但是,目前的语文考核中作文所占据的比例依然较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较高的分数,极力提倡在写作中增加亮点、主题突出等,这些也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通过对现行语文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阶段的作文教学板块并没有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同时,各阶段作文教学系统性并未得到体现,这必然会给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艺术源于生活,写作同样也需要写作主体善于观察和积累,只有通过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令人动容的文章。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及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因而部分学生在语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究其根本,学生并未将自己视作生活中的一员,在可用写作素材有限且阅读量较低的前提下,很难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大致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此时,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进行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要求下的写作特点及技巧。教师可以先选出范文进行分析,从语句、段落进行模仿,逐步的加深难度,然后再进行特定格式的作文写作,通过集体探讨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多种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不同写作技巧的运用可以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写作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所使用的辞藻多么华丽,场景描述多么细致,应贵在真实。部分学生之所以写作兴趣不强,是因为自身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可用的写作素材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定期的进行作文赏析,对于部分意境较好的语句进行摘抄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该阶段的作文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素材,通过个人的理解找出写作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段落、故事、古诗的分析、引导,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加真实的将学生内心的呐喊、感悟写作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营造较好的写作环境。 三、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随笔教学目标 在进行随笔训练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设定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遵循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七年级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上下两个教学阶段来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当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后,教师就要开始实施随笔训练。开展随笔训练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随笔训练氛围。在?M行随笔训练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有限,思维能力较低,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摘抄、点评类型的训练让学生进行。例如,教师可以从教材课文进行延伸,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雪地捕鸟”的过程,自己开始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段落,如蚂蚁搬家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随笔训练素材后,教师就可以提升随笔训练的难度,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主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 四、培养学生能力累积写作素材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有着畏难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严重缺乏生活累积,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无法有条理地组织成文。因此,只有妥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学生才能够从根本改善写作水平。在累积写作素材方面,学生首先可以从教材入手,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课文,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其次,学生可以适当地选择课外文章来进行阅读,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名人名言、优美词句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等,日渐积累写作素材;最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在进行随笔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等事物开始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进而得到与众不同的内容与素材。 初中语文写作力求能够表达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真实情感。而随笔训练是最能够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方式。在随笔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瑞云.语文教育行为论[D].青岛海洋大学,2002. [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D].青岛海洋大学,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553b82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