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全问题研究———以广场舞扰民现象造成的冲突为例

时间:2023-01-11 00:2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区安全问题研究———以广场舞扰民现象造成的冲突为例

作者: 唐明梅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9年第3



摘要:近年来因广场舞噪音扰民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时常发生,冲突如何发生,冲突为何发生,冲突引起了哪些问题,对冲突的治理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基于广场舞中扰民冲突揭示的现实问题,探索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根源与治理路径,成为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结果表明:广场中扰民冲突的根源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衍生出许多基本矛盾。根据扰民冲突的根源,从社会、企业、政府三方面提出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治理路径。

关键词:广场舞:扰民冲突:社区安全

广场舞因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简单易学、健身健心、无年龄界限、自发性、娱乐性强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并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广场舞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扰民冲突事件频发。广场舞中出现的种种冲突现象已经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何从理论上对扰民冲突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和研究,找到调控、缓解和平息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方,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一、我国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根源

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根源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本质根源的影响下衍生出许多原因,包括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代际观念差异、舞民和居民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广场舞群体对公共空间资源的争夺、冲突各方存在着社会误解、管理部门的社会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失六方面。

()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代际观念差异

在我国广场舞大军中,中老年人是主力;而在对广场舞扰民的一片反对之声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广场舞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噪音扰民”,在这浅层的表象背后是双方文化趣味差异的隐性冲突。对中老年舞民而言,他们深受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影响,为满足个体强身健体、社会交往等需要而选择广场舞,因为广场舞是最为经济、便捷的一种方式。在这急剧变化的时代,念和生活方式不断变革,最无所适从、最饱受煎熬的恐怕就是这些与熟人相分离,但思想观念又没有完全切割的中老年人。他们迫切需要在人际淡漠的城市生活中找到寄托,于是他们重新在城市聚集起来,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分享着彼此之间对过去的文化记忆。中老年人和青年人两代人的代际观念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趣味上的不同。

()舞民与居民两个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

广场舞舞民与居民,前者有锻炼权、娱乐权,后者有休息权、正常生活居住权。对中老年舞民而言,当他们迈入老年时期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渐渐显现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今的广场舞现象是老年人弥补年轻时的遗憾的结果。因此,可以从这一角度解读中老年舞民对广场舞“上瘾”的状态,锻炼娱乐权对他们而言是要“紧紧拽在手里的”。现代社区的居住人群由于职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异质性很强。他们当中有早出晚归的上班族,


有奋战高考的孩子,有需要静养的病人,他们同样享有休息权、正常生活居住的权利。广场舞开展中时有噪音发生,这损害了居民的正常权利。

()广场舞群体对公共空间资源的争夺

对社会公众而言,公共空间作为市民公共行为的载体,是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现有的供给水平不变,而使用的人数逐渐增多时,拥挤与争夺就会出现。根据相关统计,与我国每千万人相配套的运动场地是65.8,相当于每一个社会个体只拥有1.2平方米的体育空地。对于年径人而言,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运动方式,如游泳、徒步、攀登或远足等等,而对老年人而言,于生理上的局限,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街心公园和文化广场几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重庆市所有的文化广场、街心公园等公共空间,应该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权利享用。实际上,许多广场舞群体在特定的公共空间划线为界,不允许其他个人和群体“踏入雷池”一步。正因如此,

一些公共空间产生了排他性,导致现实中一些群体为了稀缺的公共空间展开争夺,引发扰民冲突。

()冲突各方之间的社会误解升级

社会误解也是引起扰民冲突的基本根源之一,但常为人们所忽视。所谓社会误解,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因利益、认识、情感、态度的不同而发生的双方或多方关系中的相互理解偏差。社会误解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理解,但是一种不正确的错误理解,或者说是没有真正沟通的理解。社会误解广泛存在于舞民与舞民、舞民与团队、广场舞群体与居民的互动中,社会误解是一种具有危机性的认识偏差和行为倾向,它的存在往往是引起扰民冲突的主要原因。

()管理部门的社会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难以避免。当社会协调机制尚未确立的时候,扰民冲突就必然发生。

首先是公共空间管理的主体问题。广场舞冲突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门,如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城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以及物业等等。广场舞占地经营属于城管部门管理;广场舞噪音扰民,引发冲突属于公安部门管理;噪音监测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由此可见,许多部门都有职责去处理广场舞的扰民冲突问题。其次是公共空间管理乏力。我国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不够严格精细,对公共空间开展集体活动没有明确的约束和限制。当某地出现广场舞投诉或冲突事件时,管理部门仅仅只是口头警告,并没有制定或援引柜关的地方法规来严令禁止。

()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亟需加强

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但是相对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等,文化权利往往由于其“柔性”特征而造成实际权利的缺失,广场舞面临的困境,从深层次上分析也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缺失。

老城区受制于经济发展因素的局限性,往往公共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公共文化活动单调、匮乏。新城区或新社区往往由于功能区布局不完善、开发商片面追求容积率而占用公共活动用地等原因,造成关乎全民健身娱乐的公共空间严重不足。正如南开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黄晓燕认为,不能够把矛盾冲突全归咎于广场舞,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们缺乏合适的公共设施供居民选择。如果社区能够合理规划公共活动空间,为舞民们提供一个室内的干净舒适的活动中心,么因广场舞而引发的冲突状况将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二、我国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治理路径

()加强公民的个人意识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赋予人们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对人们的公民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人们应当有自律的责任和义务意识。随着社会分层体系的开放,社会流动率提高,们的社交方式逐渐多元化,能够涉足更为广阔的现实或虚拟的公共空间。与其他群体共处一个公共空间,就应当正确认识到公共空间的“公共”属性,个体享有自身权益不能以牺牲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另一方面,人们应当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广场舞的发展体现了都市人的精神风貌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但也存在发展无序的现象。因此,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相匹配的是国人道德水平的提,身处公共空间时的一种“替他人着想”的道德意识。只有这样,群众性的体育娱乐活动才能够更为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积极发挥“社会安全阀”功能

社会安全阀制度就是希望为社会设置一个经常化、制度化的通道,以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正常沟通和及时发泄不满情绪,以避免灾难性冲突的发生,博客、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就具有这种安全阀的功能。

新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场所。当人们无法摆脱压抑情绪时,就需要外界为其创造排解宣泄的条件。新媒体就可以充当人们情绪发泄的“排气孔”。当人们及时地让不满情绪和不同意见在自己的博客、微信、QQ等上进行宣泄,就防止了矛盾和冲突的过度压抑和聚,避免了矛盾和冲突的总爆发。

()加快城市公共健身场所的规范化建设

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和开发公共空间。公益健身场地的紧缺成为广场舞扰民的根源之一,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重视人们对健身生活的需求,合理利用和开发公共空间,方面多渠道地在街道范围内“挖潜”。可以合理利用学校场地,开辟新的公共活动场所,或者一些大的企业或单位,比如银行、企业等晚上场地的空闲时间,让广场舞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在规划时,在建设广场和公园以及居民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时,要考虑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特色,及这些运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噪音扰民等因素,将这些设施的空间进行更科学的匹配,适当安排一些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但较便利的活动场地。

三、结语

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治理路径主要包括社会、企业、政府三方面。社会层面的治理路径包括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两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公民的个人意识、积极发挥“社会安全阀”功能和加强广场舞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三方面;企业层面包括培育第三方协调组织、加强大众传媒的文明健身引导;政府层面从加强城市管理主体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健身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两方面着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1830e2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