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木”而变 ——基于木工坊活动改善幼儿胆怯心理的案例研究2 [案例二]今天的你进入木工馆后就开始在工具架上找榔头和钉子。找到这两件东西后你又很熟练地跑到木板架旁,拿了一个木板后你低着头在木板架旁走来走去,似乎正在寻找着什么。当你看到地上有一根长长的木条时,你立刻拿了起来并对着你的小木板比划了下。看了看后你说:“太长了。”于是你放下木条,跑到工具架上拿着锯子开始将长木条锯成一段一段的。锯成四小段后,你便用钉子钉木条,但不论你怎么钉,木条做的腿都是会移来移去的。于是,你拿着胶枪将四条腿先胶牢后再拿着钉子钉。做完后你将“桌子”放在地上看了看。发现“桌子”站不稳,于是你找了一把尺子,对着“桌腿”进行测量,发现其中的一条桌子腿太短了。你先是用手在短的地方做了个记号,随后你又找了一根木条开始用脚踩着锯,但木条还是左右摇晃,这时凯凯走来,二话不说把你的木条抓住,你看了眼凯凯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开始拿着锯子锯木条。你将锯好的木条重新钉在了木板上,一把小“凳子”就做好了。你高兴的大叫起来:“老师,你看!” 分析:通过这两次观察,能够看出你是十分喜欢木工活动的,以至于你多次去木工坊游戏,同时在你钉木条的过程中你脸上的笑容体现了你很享受这个活动并且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尤其是你做了一把“小凳子”时的激动和高兴,这大大提升了你的满足感,你是乐在其中并且获得了自信。当同伴过来帮助你时你也积极的去面对,不退缩。 (一)家园协作法 自从在木工馆做过凳子后,你就开始一直对这项活动充满了热忱。天天盼望着能早点去木工馆。这天的家长开放日中你又和妈妈一起尝试着钉了一个小凳子。回到家后的你,竟然向外公询问起了做桌子的步骤。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你的制作过程,但是看到你妈妈发给我们的照片后,我们相信当时家中的你一定是很认真,很开心的和外公一起制作。你还将和外公一起制作好的桌子,椅子当成是你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上面吃起了饭呢! 分析:将木工活动进行下去并且从幼儿园带到家中和父母、祖辈一起,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满足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发展,而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中波波的情感得到了愉悦和充实,进一步改善了他的胆怯心理,学会思考和与人沟通。 一、成效 (一)多元发展促提升 通过木工坊内的敲敲打打活动,让孩子体验了在家都体会不到的东西,幼儿进行木工活动能锻炼和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大小肌肉动作技能、数学技能等,如测量、对比。同时还能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和耐性等方面的发展。是真正的多元化发展。 (二)心理状态逐渐好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够坚持下去。因为喜欢木工活,在该活动中波波从不会与人交往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够将自己想法告诉周围的同伴并协作完成。如“班牌的制作完成”正是使波波找到了快乐,收获了成功,一步一步的变得开朗、自信。 (三)家园沟通好成效 在幼儿园成功制作了一把小凳子后,波波的关注度也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木工坊而是拓展到了自己的家中,因为制作凳子这一个话题将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巧妙的联合起来,真正实现了家园共育,达到了意义上的家园协作。利用社交媒体软件能够及时的记录和分享波波制作的过程,让家长也为波波的变化而感动不已从而更加支持波波的“创作”。在幼儿园没有满足的地方经过和家长的沟通后在家中实现,为波波的兴趣保驾护航。 二、反思 虽然波波在本次的木工活动中改善了心理情况,逐渐变得自信而大胆,但是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错过了一些重要的活动信息。同时在家园合作上没有事先和家长沟通,表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太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43b51f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