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的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一、鲁迅家人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祖父:周介孚(后改名周福清) 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 周介孚没有什么著作。他写过几十首诗,装订成集,称为《桐华阁诗钞》,鲁迅曾将它抄录一过,没有刊刻。 周介孚还写了大半生的日记。大概从他青年时代开始,一直写到他临终前一天。用红条十行纸写。字迹端庄,每年一本,线装得很好。放在地上,有桌子般高的两大叠。这部日记,反映了晚清一个相当规范的士大夫的带点传奇色彩的坎坷的一生;并通过他,还反映了当时的京都官场和地方社会的各种动态。1919年底,鲁迅回乡接家眷去北京时,把这些日记全烧掉了。鲁迅说:“我这次回来翻了翻,好像没有多大意思,写了买姨太大呀,姨太太之间吵架呀,有什么意思呢!”又说:“东西太多,带不走,还是烧了吧!”它们就足足烧了两天。值得一提的是,周介孚的两个孙子——鲁迅和周作人,都从青年时代起,用红条十行纸或蓝条直行纸记日记,每年一本,线装成集,鲁迅在逝世前一天还在记,周作人记到红卫兵只准他在灶间地上睡觉时止,离开逝世也不远了。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回来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寄住在大舅鲁怡堂处。年底因房东要收回住宅,大舅迁到小皋埠当台门,鲁迅等又随之迁往那里。这段寄居生活约有半年时间,少年鲁迅尝到了"食客"、"寄人篱下"的滋味,体味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2、父亲:周伯宜 本名凤仪,秀才出身,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十分伤感。他常借酒消愁,后为病魔所缠,又为庸医所误,死时年仅36岁。 由于鲁迅的祖父周介孚犯罪潜逃,因此其父周伯宜被清朝官府抓进监狱顶罪;后来,祖父周介孚到官府自首,于是父亲周伯宜被放归。由于大量使钱行贿官府,于是祖父周介孚也被放归。 家庭败落,其营养状况可想而知。周伯宜从监狱放归之后,变得喜怒无常、酗酒、吸鸦片,无缘无故就会把妻子端来的饭菜摔出窗外,脸色也是非常阴沉。你想,如果一个人每天营养不良,又气恼,还酗酒、吸鸦片,那么能不得病吗?果然其父周伯宜病了,先是咳嗽,然后是咳血,还合并全身水肿。这是什么病呢?应当是肺结核。 然而当时不仅西医对于肺结核没有办法,即便是民间医生也没办法。有人说,找太医看嘛,不行啊,周伯宜不是官员,他没有资格到当地的官医局挂号。不过,即便是私下找太医看病,那么如此贫困的家庭,如何买牛蹄筋熬汤、去喝果汁呢?再说,一个酗酒、吸鸦片的人本来是不可救药的,何况又得了肺结核,还有营养不良性水肿。 3、母亲:鲁瑞(1858—1943),绍兴乡下安桥头人。 她性格和善而坚毅,原先不识字,但“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4.周作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4fdaca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