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时间:2023-04-18 19:0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何为转基因技术?对初学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有各种各样,用官方的术语解释就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的一门技术。

二、比较常用的转基因技术手段

1植物转基因技术: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

2、动物转基因技术:核显微注射法、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和核移植转基因法。

三、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开始,转基因技术开始逐渐发展,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更是把转基因技术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传统农作技术而言,它们靠得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而与传统农作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多了些人为的因素,能定向的改造成大量所需要的物品。但最终归根结底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其本质都是通过优良基因进行的筛选与改良。

2010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15周年,鉴于转基因作物为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带来的持续可观的利益,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大型、小型和资源匮乏农户在这一年继续扩大了种植面积。主要的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996年至2010年转基因作物累积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2010年种植面积增长率达两位数,同时种植国家的数目也在增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农户的数量显著增多;转基因作物已经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些挑战做出了贡献,包括:食安全和粮食自给、可持续性发展、减轻贫困和饥饿、帮助缓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此外,转基因作物的未来还有着无限潜能,未来五年(2011年至2015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将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合适、可靠、低本高效的监管制度的及时执行;第二,强烈的政治意愿和支持;第三,能够满足亚洲、拉丁美洲以及非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先需求的改良转基因作物的持续供应。

未来五年的前景展望似乎很振奋人心:大约有12个国家计划首次种植转基因作物,这使得在2015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总数达到大约40个。这些新参与的国家中将有34个亚洲国家、34个西非国家以及34个东非/南非国家,在拉丁美洲/中美洲以及西欧/东欧地区则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西欧地区的情况更难预料,因为这些与科学技术考虑因素无关,而具有政治性,且受激进组织观点的影响。转基因马铃薯作物可能为欧盟提供了适当的新机遇。

虽然转基因技术对于当代社会发展贡献颇为巨大,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让许多科学家和普通老百姓不安。转基因技术对动物,植物,环境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已经令人忧虑,而如今人们在市场看见草莓跟拳头一样大,青椒比手掌大的转基因蔬菜水果相继露面, 转基因作物及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亦对其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危害提出了质疑。种担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转基因动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②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③转基因食品对一些社会伦理观念及道德规范造成的危害。

最早引起人们担忧的是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问题,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美国斑蝶事件等一些列基因危害的出现毫无疑问使得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


全性愈加担心。更加说明了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注意我们与环境、动植物相依相存得关系,做到能发展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可目前为止的科学实验证实以上事件能解决或实验结论有误,因此转基因作物并未产生人们所担心的“污染和危机”问题。但是争论并未就此结束。反对者人为人们低估了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而支持者认为反对者本身带有偏见,只注重一些负面的影响。

其实转基因对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与危害,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我最后想说明的一点个人观点就是:从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所发现、发明的东西都是两面的,其重要性在于我们怎样去衡量它,比如说汽车,这个重要的发明使全世界的交流起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当代社会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所带来得环境污染也让全世界警惕起来。所以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一个突破,是让人类一直期待能自己定向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生物梦想的钥匙,是能解决人类生理疾病,延长生命,享受世界的关卡。但我们在突破的同时不能忘了现已有的东西,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为我们的后代创造美好条件而不是毁坏家园,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5edaf2ba0d4a7302763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