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文选题 1、问题的提出 茶从农作物发展成为文化象征,是历史的产物还是当地人的杰作?作为一种既不能使人温饱也不能使人果腹之物,茶从药用发展成为饮品的过程,正是其文化构建的过程。文人墨客相继来到武夷山,结合武夷山的风景,有了”千载释儒道,万古山水茶“的描写。在儒释道的影响下,武夷山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论文以武夷山茶文化为题,试图通过对当地茶文化历史背景的梳理及茶事活动的描述,反映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历程。 (第3张幻灯片) 2、研究的意义 武夷山曾是宋元时期国家茶文化的中心,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关于当地的茶事活动,历史和现代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粗糙。 论文通过研究茶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传承的角度建构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综合分析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第4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 国外研究: 美国西敏司1985年所著的《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启发我们茶所承载的内在文化一致性是不变的; 西方第一部全面记录茶的书籍——《茶叶全书》,对茶的宣传和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范.盖内普提出了“通过礼仪”的概念,运用了仪式的功能理论对祭茶仪式进行分析,对古时与现代仪式的功能进行对比,反映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第5张) ② 国内研究: 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始于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记载,以清朝董天工撰写的《武夷山志》为代表; 武夷山茶的育种、栽培和制作的相关文献; 武夷山茶产业的研究,把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探讨; 2008年肖天喜编著完成的《武夷茶经》,是近些年来对武夷茶描述记录最全的一部巨著。(第6张) 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论文从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对茶文化进行研究,关注茶在备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具体方法为,首先查阅历史文献了解武夷山的历史及茶文化;然后到武夷山了解当地的历史及文化概括,进行实地考察;最后通过田野调查法了解武夷山茶人的生活现状,对普通老百姓、茶农、茶商和游客进行访谈,获取信息。 2、 研究手段 武夷山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 武夷山茶文化发源地——天心村进行实地调查 选定知情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获得第一手资料 (第7张) 三、主要内容 在武夷山之外的人眼里,大红袍已不仅仅是茶了,有着庄严的象征意义,是皇家、珍稀的象征。2010年2月,“武夷山大红袍”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自此,大红袍的象征符号合法化了。2010年中国知名导演张艺谋携手王潮歌和樊悦应邀来到武夷山,创作的印象系列中首个关于茶主题的文化作品,把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的地位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第8张) 四、创新与不足 1、论文的创新点 大多学者研究茶文化,或者关注茶文化的历史,或者关注茶产业,而缺少历史与现实的纵向结合与比较,缺少各地茶文化的横向比较分析,更加缺少其他学科的方法来介入研究。论文创新地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对武夷山地区的茶文化进行分析,在对当地茶文化进行纵向梳理的同时与其他的产茶区进行比较研究,更着重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复兴研究。 2、论文的不足点 由于论文篇幅的有限性,完成论文时间的有限性。论文缺乏完整性,亦没有理论的建构,只是从人类学视角进行了一个民族志尝试,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改进。(第10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ed83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