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杨海蒂 位于赣东北、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的江西横峰县是著名革命老区。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方志敏在此叱咤风云,率领民众以两条半枪起家,发动弋(阳)横(峰)暴动,领导创建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浙皖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与毛泽东、彭湃一道被公认为“农民大王”的方志敏,也是饱读诗书之士。十六岁时他挥就自勉自励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后来他分别以松、竹、梅、兰为四个儿女取名,其心志高远、心性高洁可窥一斑。青年时期他求学上海,他写作的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編印的《小说年鉴》。在上海,他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到江西后他创办“文化书社”,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版《青年声》周报和《寸铁》旬刊。 出众的文学艺术才华,加上理想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气质,使他气度超群卓尔不凡。他三十来岁就担任国民政府江西省委委员兼农业部部长,正可谓青年才俊“前途无量”。然而,为了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他毅然决然踏上“革命”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横峰县葛源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方志敏在此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创造出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率领起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提炼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虛”的十六字战略要诀;首创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建立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一年内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剿”。 方志敏故居前有一棵他亲手种下的芭蕉,八十多年来,这棵芭蕉年年春天发新绿。我轻轻地抚摸着它,想象着当年他在树旁是怎样的英姿勃发、笑如朗月,心底一阵阵发痛。 1934年,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病痛在身的方志敏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去开辟新苏区并迫使国民党变更战略部署。这是“小马拉大车”的极其困难的军事行动,但方志敏誓言“党要我们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历时半年多、行程五千余里、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二十多天后,他的队伍弹尽粮绝。本来已经突围的他,认为“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非要亲自接应后续部队,仅仅率领着十几名警卫人员,又返回敌军的重重包围圈。 这个至情至性的硬汉子,这个舍生取义的大丈夫,不幸被俘。国民党士兵从他身上只搜到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敌人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个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全部财产只有两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 他被押解到南昌,当时一家美国报纸记者描述了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举办的“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上见到的情景:“带了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由大会兵马森严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然无声。即使蒋介石参谋部之军官亦莫不如此。观众之静默,适足证明观众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示无限之尊敬及同情。” 撼山易,撼英雄难。在狱中,方志敏严词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不屈。他声明:“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十几万字重要文稿和信件。他在深切怀念战友的同时,不断反省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战争失利的责任,不时沉痛严苛自责。 峻拔如孤峰绝壁,明净如高山积雪,高远如长空彩虹,坚润如金石蕙兰。这就是方志敏。 而他的不朽之作《清贫》,我每读一遍都会为之动容:“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清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虽逝,浩气长存,功勋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志敏被公认为与毛泽东和澎湃齐名的“农民大王”,同时,他也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有着出众的文学艺术才华。 B. 方志敏在赣东北进行的建党、建军、红色政权建设乃至游击战争方略的实践,对中央苏区有启示作用,受到毛泽东的赞誉。 C. 为了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抛弃国民政府江西省省委委员兼农业部长的官位,在赣东北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苏维埃政权。 D. 文中的“小马拉大车”意为我方力量弱小,难以与力量强大的敌方相匹,而坚守党性原则的方志敏毅然执行了中央的命令。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题目为“永远的丰碑”,既高度概括了方志敏烈士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成就,也点明了这些精神和成就在当代生活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B. 在叙述方志敏被押解到南昌的情景时,作者引用美国记者的描述,表现了方志敏的昂然气概,同时也表现了现场所有人对他的尊敬和同情。 C. 对于方志敏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本文在记叙的同时,更将作者本人融入其中,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饱含深情,令人感动、感叹。 D. 《清贫》是方志敏的不朽之作,更是他留存给我们的巨大财富,新时代需要方志敏式的英雄模范,同时也需要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6. 文中说方志敏“峻拔如孤峰绝壁,明净如高山积雪,高远如长空彩虹,坚润如金石蕙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对中央苏区有启示作用”于文无据,原文说方志敏“领导创建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浙皖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5. B(“现场所有人”说法绝对化。) 6. ①方志敏具有崇高的革命信仰,他坚决执行中央指示,为革命事业甘愿抛弃生命,视死如归。②方志敏品性高洁,他坚守清贫本色,勇于反思自己,为接应后续部队重返敌人的包围圈。③方志敏眼光高远,见识不凡,他创造性地开展革命工作,建立了伟大的革命功勋。④方志敏集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于一身,他才华出众,富有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3c2fe4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