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节日的习俗 中秋赏明月 "中秋夜设瓜藕饼果于庭台高处,坐待月华,萧鼓群饮,谓之赏月",不但在江西盛行,也为鄱阳看重。合家欢聚,共度"花好月圆",同享天伦之乐,品茶,吃饼,剖柚,人们不忘择物以表达吉祥喜庆、团圆完满之意。这天城乡上下,另有用砖石砌堆宝塔祭月的习俗。是夜,儿童们在大人们指导下,将白天备好的砖石,择开阔平坦之处,码砌成圆型宝塔。宝塔砌好,贴上用红纸写就的"年年砌宝塔,月月保平安"的对联。宝塔前置张小桌,摆上月饼、水果等食品,待玉兔东升,皎月当空后,点着堆在塔内的柴禾,燃起熊熊腾起的烈火,在嘛啪连天的花爆声里,结束这场祭典。 重阳重登高 九月九日重阳登高,在县城一带盛行。城西北芝山为首选之处。在此登高一是饱览鄱阳山河,再是缅怀颜(真卿)范(仲淹)遗风。范仲淹任饶州知州时,曾在碧云轩夜读,更有登临芝山遗诗,其诗曰:"楼殿冠崔巍,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鸦朝集,闻经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诗中的五老是指庐山五老峰。秋高气爽的秋日,登芝山可见庐山,从此芝山也就成了重阳登高望远的胜地。 赛鼓迎新春 在饶埠乡舍埠洲,有个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风俗:每年正月初一打鼓游春,后来,这个风俗与元宵闹花灯结合,称之为打"太平鼓"。搞此庆典时,先是试鼓,周边各村爱好擂鼓者都可以参加,比赛较量后,选出佼佼者代表本村参赛。赛鼓这天,彩旗飘舞,鼓声鼎沸,村民穿上新衣,扶老携幼,纷沓而至。参赛者擂鼓,一是比擂鼓时间长短,二是比擂鼓传情生色,三是比擂鼓振耳发聩,具此三条者获胜,于是优胜者披红挂彩,人们以鼓乐簇拥着祝贺。龙灯、花灯、狮子灯顿时齐舞,整个赛场热闹非常。"太平鼓"直径一般在90公分,高为一米,由四人抬着,一人站在鼓架之上左右开弓,边击边舞。70公分长的鼓槌,小孩膊胳粗细。身穿白背心,腰系红飘带,头扎黄包巾的击鼓者,手起槌落,鼓声震耳,好不威风,观望者无不倾慕,人们在鼓声里深感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又是一个丰收年景来临。 开港先休渔 开港是鄱阳人休鱼后,全面捕捞的一种传统集体捕捞方法。明末清初以来,本地人为了保护鱼类繁衍和育肥,便选择水较深、岩穴多,宜于鱼类繁衍和育肥的河港,自初冬起予以封禁。禁捕渔区相互协商订约,禁止在施禁区施禁期进行捕捞,直至进入仲冬后择定日期,由主事者发布公告,规定具体河段的捕捞时间和有关事宜。届时,渔船云集,热闹非凡。渔者们不拘渔具、方法,自拂晓始,至日没止,一路呈"拉网式"捕捞。先是撑篱网和罩网,再是大钩、丝网,接着鱼叉、鱼镣、鸬鹚……浩浩荡荡,盛况空前。 开港是鄱阳渔民的一项重要渔事活动。建国后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每到开港期,不但组织商业部门进行收购加工,还组织剧团、电影放映队到捕捞区慰问。供销社、各商业公司也组织货郎担、货郎车和开设供应点,做好后勤保障供应。 撑夏为养身 立夏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鄱阳对这一节气非常重视,煮食鸡蛋,炖雄子鸡及其它视为大"补"的食物吃食,这就是所谓的撑夏。"立夏立夏,须要长力",有的地方甚至称体重、做立夏粑之类以示对这一天的重视。 立夏撑夏,是鄱阳独有的乡俗,源于元末。明太祖朱元璋和汉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逢春末夏初,天气闷热,驻鄱阳的明兵,多是皖北人,对此气候很不适应,人人感到浑身乏力。这天,正逢立夏,长官想到交战辛苦,有意改善一下伙食,便买来鄱阳人不大看重的雄子鸡,驮来些平时感到刺嘴的糙米,碾磨成面,煮鸡为菜和面为粑,让士兵饱餐了一顿。吃过喝过,士兵们顿感力气倍增,精神抖擞。恰好这天子夜,陈友谅派来精兵偷袭。汉兵一到,吃好睡足的朱明士兵,如狼似虎,打得汉兵落花流水。从此鄱阳人视此日为重要节日并以"撑夏"为主要内容。"撑夏撑夏,力气加码,精气十足,一年不乏"。 娱乐有串堂 串堂是鄱阳城乡,尤其是农村广为流传而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十来个人组成的队伍,生旦净末丑,弹拉吹唱打,顿时把静寂的乡村,搞得热热闹闹,春意盎然。 串堂虽是串村走户,坐堂清唱,不上台表演的文娱队伍,实际上它是赣剧饶河戏的"普及版"。除形式上只唱不做之外,乐器、唱腔、剧目都与饶河戏并无二致。鄱阳人爱看饶河戏,是有名的"赣剧之乡"。很多老表由喜欢到爱好,于是农忙之余,聚集一起,各尽所能,组成了这种并不复杂,却让人同样能体味饶河戏乡韵的临时队伍,自娱自乐,过足戏瘾,实在是精明之举。 串堂人员精炼,活动灵活,最适合农村条件。一伙文场,一伙武场,加起来十来个人光景,文场者操弦管乐,武场者操打击乐,每人又各兼一个或两个净末生旦丑行当,并能唱整本或折子戏中的几个角色。可以说,他们既是演员,又是乐手,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串堂平易近人,贴近群众,上门串户,不须迎送;自己器具,自己携带。一张八仙桌,几张长条凳,占据着有限的地方,而更大的空间,则腾让出给更多的听众驻足欣赏。更令人感叹不已的,就是这样的队伍,居然培养出农村业余剧团中的不少"台柱子"演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64ba42a26925c52dc5b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