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代汉语中委婉的表达方式

时间:2023-12-22 00:4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古代汉语中委婉的表达方式

作者:杜其波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08年第02

【摘要】古代汉语中常用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记述说话人的真实用意。阅读时必须联系语境,深入理解这些委婉的表达方式问题。 【关键词】古代汉语;委婉;表达方式

在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地位(如爵位、官职)、场合(如廷议、外交)等种种原因,人们说话往往不能直截了当,而要用委婉讳饰的方式表情达意,有时一个简单的意思却用了许多拐弯抹角的话,搞得既曲折又复杂,如果不细心揣摩、反复领会,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错。因此,有必要对古代汉语中的委婉的表达方式作些研究。古汉语中常见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注意忌讳,借用典故。

在封建社会里,臣子必须避免谈及君王的错误过失,于是常常引证历史来影射,或者含含糊糊,一笔带过。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不能直言蜀汉后主刘禅亲小人的弊病,只能用后汉桓、灵两帝的史实曲折地加以讽喻,暗示刘禅必须吸取前代帝王的反面教训,疏远小人,亲近贤臣,才能成就千秋大业。

2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司马迁《报任安书》)句意是:我的意见还没能都说清楚,皇上不知我的真实意图,认为我诋毁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说话,就把我送进监狱。司马迁下狱满腹牢骚,但又不能责怪汉武帝,只能以明主不晓一句带过。 2.明事暗说,隐含玄机。

古人在外交场合,有些事情不愿说,但又要让对方感觉到,于是找些理由绕着弯儿启示对方,让对方意识到我方藐视不得。例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在诈骗不成、炫耀武力也未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怫然怒,彻底撕下了外交礼仪的面具,凶相毕露,进一步要用战争来恫吓。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是秦王所极力渲染的天子之怒造成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毫不示弱,趁势接过所谓的话题,反问秦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不但使他的战争恫吓落了空,而且又针锋相对地以布衣之怒反击天子之怒,并且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反驳了秦王对布衣之怒的丑化。然后慷慨陈词,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个怀怒之的壮举,表示了自己要效法他们的决心。这样义正辞严,声色俱厉,在气势上自然委婉地压倒了对方。

3.语涉双关,曲折致意。

古代诗人对现实社会不满,但限于种种原因,常常把欲说的话用比喻或双关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这两句诗是写戍边士卒的哀思。这里的春风是比喻,春风不度玉门关紧承上句,语意双关,既指玉门关外一片荒寒,没有春光,杨柳难以发青,又讽喻统治者不关心戍边士卒的痛苦。何须二字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怨愤之情。 4.巧用套话,绵中藏锋。

古人在外交场合,或有所谴责,或有所挑剔,或有所泄忿,但限于礼貌,只能用动听的言辞来掩饰,于是形成一种话中有骨、绵中藏锋的辞令。

例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意思是:昨天承蒙你赐给我教言,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相好很长时间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思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的缘故。承蒙,这是对司马光来信的客气说法。王安石在此先是直言自己与司马光分歧的主要之点是政见不合,接着又写道: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用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不放弃变法的决心,其中具道所以一句即宣布了自己要进行反击,其余不过是客套话。作者在第二大段中就将对方强加给自己的几条罪状一一予以反驳,揭露了守旧派得过且过、固步自封、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面目,声明决不接受颠倒是非的责难,表示坚持推进新法的决心。通篇用辞委婉,但观点鲜明,驳诘犀利。 5.不露主角,旁敲则击。

古人跟国君、将帅说话,有时不能直指对方,则用执事左右来替代,以表示礼貌。例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句意是:烛之武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围郑国,郑国已知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有益于秦君,那么麻烦执事来攻打吧。”“执事这里指秦伯下属官吏,烛之武不敢直指秦伯,所以用执事来替代。

2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句意是:我竭尽忠心诚意,把计谋全部献出,希望大王知道,但您左右的人如此不明,终于听从了狱吏对我的审讯而不信任我。邹阳不敢谴责梁王的愚昧,怨气只能说到左右身上。

以上是古人对话、写作中常用的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在先秦西汉的史传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中用得较多。我们在阅读时只有联系具体语境,细加体会,才能透过那些讳饰言辞,深入理解说话人的真实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b94af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html